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太湖县田园大唐 > 第574部分(第2页)

第574部分(第2页)

找商人过去的理由就是商议新的技术应用分配问题,有一部分最先应用在军事上的技术可以拿出来用于民生,如一代车床的加工技术,酸碱的洗涤方面,可以做出大量廉价的洗衣粉与肥皂。

现在我大唐养殖技术逐渐提高,更多的油脂存留下来,可让商人收集加工,还有引火之物,就是陛下您看到的那个火柴,比火镰更方便,所以把离得比较近,并且路途畅通的商人找过去,一举多得。”

“哦~”李隆基恍然“原来是这样,如此说,小宝和鹃鹃还能抽出空来忙别的?朕觉得他们二人应该当宰相。”

李隆基小声地对高力士说一句,这才转过脸来看向在下面站了有一会儿的张说,问道:“张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晓,不知张卿还有其他事情?”

张说心里清楚,皇上是又要偏向,可自己不得不硬着头皮来说,不然这个中书令还有什么用?

军队的事情本是自己安排,结果到现在成就了张小宝和王鹃那个义务兵的功劳,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应由中书令拿出决策,可两个人插一手,又给摆平了,经济方面自己管不了大唐钱庄。;

农事上又不晓得套养与杂交,武器制造的兵工厂还是被张王两家控制,就连运输中的修桥修路自己也插不上话。

最可气的是官员官职的安排方面,凭什么张小宝他们二人说给谁安排到哪个位置就安排到哪个位置?当吏部不存在?当中书令是个摆设?

“陛下,臣以为积利州的张刺史所行之事不妥,一者,劳民伤财,调几道商人前去积利州,路途不近,花消甚巨,其钱若行民事,则各道民可兴;二者,我朝技术领先周边各地,然,放于商人之手,恐被奸细所得;三者,其以一州刺史之位,一言可调我朝各地商人,势必大,若似用,日后难以掌控,臣请陛下三思。”

张说罗列出三个方面的事情,如不是知道皇上不允许任何人在朝堂上当面弹劾张小宝和王鹃,他真想把罪名也安上。

李隆基听着张说说的事情,没有直接发表任何意见,而是看向其他臣子“众卿可有话说?”

“陛下,臣有言,臣以为张中书所道之事不足为虑,若说把权私用,臣弹劾张中书以权谋私,肆意提拔与其交好之官员,私下信件聚会往来不断,与朝堂自成一派,望陛下查证。”

这时突然站出来一个官员,对着李隆基说道。

(八百度搜索)

第四百五十五章 算来算去如先前

第四百五十五章算来算去如先前

突然出现的弹劾张说的声音,让百官的目光都转了过去,离得远的仔细一看,认识,副相李元纮,一个平时很少说话,总是办实事的人,不知今天怎么就突然冒出来弹劾起张说。

张说同样纳闷,自己找张小宝和王鹃的毛病,你李元纮跑出来干什么?难不成那两个人与你有亲?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么。

在纳闷的时候,心中更多的是气愤,好你个李元纮,平时没找你麻烦,如今你盯上我了?当我好欺负不成?

刚要出声质问,李隆基这时开口了。

“李卿所言之事朕略有耳闻。”这几个字说出来,李隆基停顿了下,文武百官则是心中一凛,莫非皇上要对张说动手?

“然。”李隆基又说了一个字,张说松口气。

“张卿乃为中书令,统领百官,自需与百官接触,朝堂上时间不足,私下说说也不无不可,到是耗费了空闲时间,张卿以为然否?”

李隆基眯着眼睛看向张说,脸上是一副淡淡的表情,让人看不出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般,张说猛点头,那胡须随着身体的动作飘来飘去,略染霜色的样子,配合着天气,让人看到了一种凄凉。

站在其对面的源乾曜轻轻叹息了一声,老喽,都老喽,岁月不饶人呐,不比张小宝和鹃鹃,如此年岁上便可定朝堂之事,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

“这就对了”李隆基很随意地说了一声,接着又道:“朕知道,很多臣子心中并不曾有其他想法,只是做起事情容易让人误会,张卿就是这般,还望众臣能够对身边的同僚更信任一些。

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能拿出一个莫须有的事情便肯定别人有不好的心思,以己度人,按小贝的话来说,我们大唐的朝堂是团结向上的嘛,众卿觉得朕所道可对?”

“陛下,听过陛下的话,臣才觉得陛下的宽容和信任,臣定不辜负陛下的这番信任。”宇文融冒出来说了一句,其他的臣子凡是站在前面的都纷纷出来跟着附和。

张说自然也不例外,说完奉承的话,明白自己今天又是白费劲了,皇上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不要随便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往人家身上安,别人弹劾自己,皇上没找自己麻烦,那自己再去提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的事,岂不是玩火?

‘哎~凭什么他二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张说心中不服,脸上更显老色,悄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决定再忍忍。

君臣和谐地互相捧了几句,又回到了最先时那种宁静的场面,风还在吹,天也没变晴,估计等早朝结束,会有一场大雨,不知皇上给准备伞没?从含元殿走到办公的地方还有段距离,后悔没把张王两家送的便携式折叠伞带在身上,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李隆基摆平了张说,调整下心情,终于是恢复到了刚开始时候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