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事宜(按:所属各处系指故宫以外之大高殿、清太庙、景山、皇史宬、实录大库等)”。国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复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院以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古物馆馆长为易培基(兼),文献馆馆长为张继,图书馆馆长为庄蕴宽,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
,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批准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兼古物馆馆长,张继任文献馆馆长,庄蕴宽任图书馆馆长;马衡任古物馆副馆长,沈兼士任文献馆副馆长,袁同礼任图书馆副馆长;俞同奎任总务处处长。
“九·一八事变”后,为谋文物安全,当时遂有选择精品迁址储藏之筹备。第一批南迁文物起运。古物馆452箱,图书馆602箱,文献馆1064箱,共2118箱。吴瀛等监运最终抵沪。第二批南迁文物起运,秘书处426箱,古物馆384箱,图书馆44箱、文献馆436箱,共1290箱,俞同奎等监运抵沪。第三批南迁文物启运。秘书处1013箱又62包,古物馆242箱,图书馆477箱,文献馆1240箱,共2922箱又62包。程星龄等监运抵沪。第四批南迁文物启运。秘书处2635箱又2包,古物馆829箱,图书馆138箱,文献馆1033箱,共4635箱又2包。马衡等监运抵沪。第五批南迁文物启运。秘书处1534箱,古物馆724箱,图书馆154箱,共2412箱俞同奎等监运抵沪。南迁文物总计箱又64包。附故宫博物院一同运沪者另有古物陈列所5414箱,颐和园640箱又8包3件,国子监11箱。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南迁文物又历尽艰险,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眉山等地。
北平收复,国民党政府再度接收故宫博物院,马衡继任院长。在太和殿广场举行华北区侵华日军投降受降典礼,各界20余万民众亲临见证此次盛会。第十一区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吕文贞参谋长为受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所上降书。
1946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将抗战时期藏于川的文物运回南京分院,称文物东归。由天津运回日本侵略军所掠铜器之一部分:铜炮1尊,铜灯亭91座。
1948年底金陵所藏文物运台开始。从金陵运到台省的文物共计2972箱,其中古物1434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占南京所藏文物的14。
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同年10月1日,华夏建国,故宫博物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但从金陵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抵达台省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还有2176箱仍封存于金陵库房,委托金陵博物院代为保管。
建国后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显了昔日皇城的风貌。现故宫博物院设有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开放管理、服务等部及研究室、图书馆、出版社、文物修复厂、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古代建筑修缮队、安全保卫处等机构。
郭沫若题写“故宫博物院”匾额。
故宫博物院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最北面的是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故宫博物院位于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博物院依据史书和档案,以文物和复制品为中心,按照曾经在此发生的明清历史,在部分古建筑内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宫廷陈列。进行原状陈列的宫殿有如下
外朝前三殿区之一的太和殿是外朝中心建筑,位于太和门以北。殿内设有“建极绥猷”匾、雕龙髹金大椅(龙椅)、雕龙髹金屏风、蟠龙金柱。之二的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以北。殿内设有“允执厥中”匾、两乘肩舆。之三的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以北。殿内设有“皇建有极”匾。
内廷后三宫区之一的乾清宫是内廷中心建筑,位于乾清门以北。殿内设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储的用具。之二的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以北。殿内设有“无为”匾、存放清二十五宝的宝盝、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铜壶滴漏、大自鸣钟。之三的坤宁宫位于交泰殿以北。殿内设有萨满教祭神场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养心殿区是清雍正以后的皇帝寝宫,位于内廷西六宫区以南、后三宫区以西。殿内设“中正仁和”匾,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西侧小室是着名的三希堂。
内廷西六宫区之一的太极殿是内廷西六宫之一,与长春宫构成一封闭院落。之二的长春宫院内廊壁有晚清《红楼梦》壁画。翊坤宫是内廷西六宫之一,与储秀宫构成一封闭院落。之三的储秀宫,慈禧曾在此长期居住,殿内装修考究。后殿丽景轩设“溥仪生活展”,依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报告》复原了溥仪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内廷外东路区的皇极殿是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的中心建筑,位于宁寿宫区内,包含九龙壁、皇极殿、乾隆花园、珍妃井等着名景点。珍宝馆、石鼓馆和戏曲馆这三个常设展馆位于宁寿宫区内。
内廷外西路区的咸若馆悬清乾隆皇帝御书“寿国香台”匾、“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联,并陈设龛、案、佛像、法器、供物等专馆
书画馆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文华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展示从晋唐到明清的古代书画发展史,
雕塑馆陈列在慈宁宫内,分为雕塑荟萃馆、汉唐陶俑馆、砖石画像馆、修德白石馆、佛教造像馆五部分,陈列面积约1375平方米,展品总数为425件。雕塑馆陈列的文物主要涵盖陶俑、画像砖石、佛像三大类。陶俑从战国到明代,其中包括秦始皇兵马俑等,数量上则以汉与唐居多。陕北与晋西南出土的画像石,内涵丰富,造型独特。河北曲阳白石佛像时间从北魏直至隋唐,纪年造像排列有序,使用镂空雕刻的方法,丰富了佛像的创作技法。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其宫廷旧藏中的永乐、宣德款藏传佛教铜造像,体现了明初宫廷风格特点。清朝六世班禅像则是清宫藏传佛教造像代表作品。
陶瓷馆设在外朝武英殿,陶瓷类文物约占36万多件,而且绝大部分属于清代宫廷藏品。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迁移和改陈。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最新改陈的陶瓷馆在武英殿区,故宫博物院在古陶瓷收藏方面数量大、品种全、年代真实可靠的优势,以陶瓷发展史为纲,展示陶瓷约8000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历程,但整个内容做了较大充实和改进,由原先陶瓷馆的11个主题增加到17个主题,增加的6个主题旨在进一步彰显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的特色。“五大名窑”和明清两代御窑瓷器是故宫博物院藏瓷的精彩亮点。陶瓷馆以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后殿敬思殿为主展厅,按时代顺序,以10个主题展示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并设独立展柜突出展示“各种釉彩大瓶”等体量较大的展品。
在逛到钟表展附近,童煊接到童时消息在钟表展区门口的户外休息区等待护卫保镖前来会合。童时带人前来会和后,各家族的背包大部分交到主家人手中。童时依旧兢兢业业的和童影帮忙带行李。此时已经过了半上午,童煊趁机坐下休息,童樾取出包中的水杯打开倒出一杯待温度适宜递给大哥,童煊喝了两杯温茶微微舒了口气,此时开始升温,童煊觉得闷热,缓缓脱下外套一只衣袖,童樾合上杯盖放到一旁帮大哥脱下左手的外套袖子,将大哥脱下的外套交给护卫,收起水杯。童煊顺手松了衣袖的束口,让自己舒适些才起身继续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