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起身跪下行礼,“嫔妾斗胆,恳请皇上能否允嫔妾近观那枚玉簪。”
皇后眼皮控制不住得跳。
她下意识拒绝。
“甄氏你一介闺阁女子,即便看了又能如何。”
能看出个什么名堂。
话虽这么说。
但她是真怕甄嬛能看出什么。
皇后紧张得看向皇帝,皇帝则摆手让苏培盛递过去。
甄嬛目不斜视,恭敬得接过玉簪便仔细摩挲起来,没多久她眼神一亮,“皇上您瞧,这簪子底部的刻印。”
“嫔妾依稀记得造办处是年初移出内务府,之后的刻印下就少了个‘内府’二字,因这两字本就很小又是在章印中间,若非仔细端详未必能察觉出异样。”
这玉簪底部也的确少了内府二字。
“而簪子通身工艺却依旧是造办处仍归内务府管辖时,未曾改善模型技艺时的模样,您瞧这玉簪尾部依旧如从前似的微微翘起。”甄嬛取下自己头上的白玉簪,“这是眉姐姐送嫔妾的生辰礼,是造办处四月初送来的,簪子尾端已经平缓圆滑。”
两者放在一起对比。
原本不算明显的区别被放大。
她又说了几处与原先的不同,比如在打磨处理上更加细致,抛光后不会磨平原先雕刻好的纹路,又如刻印章从原先的芙蓉花做底换成了木槿等等。
听甄嬛如数家珍这般说着。
众人也纷纷让宫女替自己从旗头上取下簪子钗环,新旧做对比瞧瞧。
这一瞧。
倒还真跟甄答应说得一致。
“欸!当真神了,从前我倒从没发现过。”欣贵人看着自己左右手上两对镯子,一个金玉一个和田玉,新的刻印的确不一样了。
敬嫔也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玉簪,又看了看丽常在的旧簪子。
跟甄答应说得如出一辙。
丽常在得宠时受赏的鸢尾花玉簪,即便当时造办处再小心谨慎,打磨后依旧磨平了不少精细的纹路。
而她手里上月份例分来的莲花青玉簪,纹路清晰,栩栩如生。
可见不论工艺技术还是机器设备都精进了不少。
怪不得皇上一登基就大力培养人才呢。
“难为甄答应看得这般仔细。”敬嫔感慨,看向端妃,“臣妾记得娘娘腕子上的玉镯,是当年入宫后皇上赏的吧。”
当年嫔位以上都赏的头面和玉镯。
嫔位以下则是钗环和珠链。
端妃轻轻扯了扯唇角,低下头转动着玉镯,应了声,“妹妹好记性。”
她等到敬嫔转移视线后,将衣袖覆盖在了镯子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