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天色将黑。
张香莲卖完今天的糕点,又带回了九珍坊的账目,再去准备起晚饭,姜笙才忸怩地出现在正厅。
哥哥们已经在饭桌前落座,或闭目放松,或认真研读。
郑如谦手里拿着的,正是九珍坊开业到现在整整三个月的账目。
一开始开业满赠,账目还算可观,后头恢复原价,进账就偏少了,再到重新制定满赠,生意也只能算尚可。
直到新年初十走薄利多销路线,加上火热的糖炒栗子,才让九珍坊的利润彻底蓬勃。
姜三机灵地送上来算盘。
郑如谦一边盘账,一边拨弄算盘,手指灵活让人眼花缭乱。
姜笙到的时候,他正好算清楚这三个月的净利润。
“扣除给两位姑姑的月银,赁房费用,以及原材料费用,三个月的净利润不多不少,刚刚好,一千三百两银。”
第244章温氏医馆亏空
这还是在板栗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大卖特卖的利润。
果然薄利多销才是王道。
租赁房子的时候,八百两一年嫌贵,现在几个月就回了本,还净赚一千多两,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姜笙立在正厅门口,眼眶有些许湿润。
她想起来兄妹俩送菜送菌子,一年到头也就赚个几两银。
后来郑如谦斗胆雇人送菜,勉勉强强能赚个几十上百两。
再后来开了作坊,净利润能维持每年二三百两,合在一起也不少钱。
可惜还没捂热乎,郑如谦就买了别院和冰块,开了九珍坊,还顺路给四哥捎了个温氏医馆。
家里好像一直在赚钱,但一直没攒下来钱。
直到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真真切切的银两。
三个月就有一千多两的净利润,一年能够赚多少,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
郑如谦也发现了门口的姜笙,他放下算盘,把两张银票往前推了推,方正的面容上都是认真,“小姜笙,二哥花的钱,都给你挣回来了。”
姜笙上前两步,握住冰凉的银票,明明鼻尖酸涩,还是把圆眼睛弯成了月牙。
真好,他们也有很多很多钱了。
往后还会更多,越来越多,数不清的银钱。
直到菜开始上桌,姜笙还没从巨大的惊喜中缓回来,握着银票不肯撒手。
郑如谦在旁边笑,家里有个财迷可如何是好。
其他哥哥也笑,唯独温知允的脸上带着一丝彷徨。
好大会子,菜都快要上齐,他才捏着衣袖,轻声道,“二哥,姜笙,我……我的医馆没赚多少钱。”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