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将罗旋亲切地称为:罗同志。
这个称呼很是亲密,一点都不见外。
不但不见外。
而且其中,还隐含着几分讨好之意。。。
“罗同志,你怎么往车厢里面爬呢?”
黄师傅眼见罗旋从副驾驶室外面,准备借助那里的踏板往车厢里去。
便赶紧开口招呼道:“来来来,你坐到驾驶室里来。也好看着我是怎么换挡,怎么踩离合刹车这些的。
你站在车厢里,怎么能学会开车呢?”
罗旋闻言,当下也不客气,一把拽开副驾驶的把手,便钻了进去。
只留下站在车厢里面,死死扶着栏杆,满脸哀怨的大师兄和二师兄。
他们两个,
3年以来,位置一直很固定:站在车厢的前面吃风。
不管是冬天的寒风,还是夏天带着炙热气息的热风,这两位难兄难弟,在这3年之间。
别的本事没怎么见长。
但是鉴别各种风的味道的本事,倒是增加了不少。
另外站在车厢之中,还能锻炼他们扎马步的本事、增强腰肋和手臂上的力气。
以至于,
大师兄和二师兄,他们站在车箱里的这段时间内,深深的体会到了,黄师傅的良苦用心。
是黄师傅将他们派到车厢里,才使得大师兄,和二师兄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是黄师傅让他们两人的身心,都得到了由里而外的锻炼。
因此深懂感恩的二人,每次疲惫不堪的跳下车厢的时候。
他们得满怀深情的、对着黄师傅说一声:“谢谢师傅。”
在这个时期,能够坐到驾驶室里面的人,跑在路上的时候。
都能引来过路群众们,一片片艳羡的目光。
但其实,
坐在这种汽车驾驶室里面的苦,谁坐过谁知道。
CA10型货车的驾驶室里,没有空调,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风扇都没有。
一排类似于绿皮火车的、那种直背卡座,便是司机和副驾驶人员的座椅了。
这种座椅没有减震装置,只是一层皮革,包裹着薄薄的一层海绵和棉花。,夹杂而成的材料。
权且当做减震了。
座椅不仅仅硬,而且也没有调高调低、调前调后的配置。
也就是说,车辆设计人员将这个座椅,设计成什么样子,那司机和乘客,就只能凑合着坐了。
由不得挑挑拣拣。
CA10型货车,带着一股浓浓的北边风格:只考虑皮实不皮实,只考虑车辆,究竟能不能拉得动货?
而根本不去考虑什么人机工程。
更不会去考虑乘客,和司机的舒适度。
硬邦邦的座椅。
因为没有助力装置,而死沉死沉的方向盘。
老长老长的档杆。。。挡杆不做的长一点,不行啊!估计这个时期的离合器,工作效率也不是有多好。
只有将挡杆做长一点,司机在换挡的时候,才没那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