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从的的喀喀湖向南的珀利威亚境内还有几十万的殷地安人生活在那里。
他们以放牧为生,年轻的男子几乎人人都会骑马。
这两年在东华的庇护下,珀利威亚政府不敢继续压迫他们的。
原本被白人强占的土地也都还给了他们。
他们养殖的羊驼也能够从东华的手中换取大量的物资。
所以这些部落还是心向东华的。
马哨到了那里要召集到一两万的殷地安战士并不是不可能。这些人不需要作为主力,只要跟着马哨后面壮声势就好了。
……
……
更南面廷根联邦的五万军队加上五千法国外籍军团在孟托班和米拉尼的带领下向弛利地区进攻。
之所以选择这么靠南的弛利地区,就是为了拉长东华的战线。
占领了弛利之后,东华南北的领土拉的老长。
董书同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兵力守住所有的地方。
不过从廷根联邦进入弛利要翻过安第斯山脉。
而且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够翻过去的,他们可以选择的路径只有两个。
北边的通道是连接廷根联邦萨尔塔城与弛利地区阿卡塔玛沙漠的瓦伊帝基纳山口。
这条通道,廷根联邦军队选择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因为他们的大军一出山口就将进入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
对于将近六万大军来说的,联军应该不会选择这里。
南边一条是位于阿空加瓜山南侧,连接原本弛利首都圣地亚哥与廷根城市圣马丁之间的一条通道。
其他还有一些小的通道也能够连接两边。但是只能渗透小股人马。
因为后勤物资运送不了,无法让大部队通过。
在弛利地区,东华采取的错失就是坚壁清野。
这里的人口本就比较稀少。
通过将这些人集中起来。就可以减少防守的面。
所以在弛利地区,东华军一共就摆了两万多的军队。
这两万人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两千人放在了北部的瓦伊帝基纳山口。
这里的地形是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早在弛利共和国时期,这里就建造了一座堡垒。
原本的弛利共和国与廷根联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时常也会发生军事冲突。
东华王国接手之后,更是对这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固扩建山道上的堡垒工事。
因为东华确实没有太多的兵力摆在弛利地区进行防守。
董书同也觉得与其派驻大量的驻军。还不如把钱拿出来发展海军。
弛利地区就是一个沿海的狭长地带。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封锁海上。
然后再用少量的军队封锁住安第斯山上的几个重要的通道,那么弛利基本上就安全了。
此时南部联军将近六万大军全部都集结在了门多萨地区。
孟托班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战斗。但是还是第一次到南阿米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