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贷款将用于东华国内的战后重建,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扩建。
东华现在掌控的鸟粪矿、硝石矿、铜矿、银矿、金矿等都是复兴军所稀缺的资源。
只要东华还在,这笔钱,复兴军借的就不会亏。
为了让东华能够拥有保护自己海疆的能力。
东华还将在普鲁士建造的两艘铁甲舰“抚远”号与“镇远”号全部转让给了东华。
而且这支舰队早就已经从普鲁士出发了,他们在领队聂大华的率领下,正沿着大西洋南下。
他们只是沿着国内给的路线回国,还不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会留在一个叫东华王国的华人国家服役。
服役期满之后,他们才可以的选择是否留在东华生活。
原本他们只是准备经过东华回到国内。
现在他们在中途就成了东华王国的人了。
当然了这两艘军舰上都是早期派出来留学的精英,不会全留在东华,还有很多要回到国内。
两艘军舰上的普通水兵会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一下子又与两艘铁甲舰擦肩而过,这让刘大海感到一阵的失落,原本这两艘军舰是有他南洋水师的份儿的。
当然了,这是董书恒原本就决定好的事情。
因为董书恒觉得这两艘军舰跟复兴军的军舰有些不匹配。
保持军舰型号的统一能够对军舰的养护提供很大的方便。
现在复兴军在铁甲舰制造方面已经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了。
没必要再弄一个万国牌的舰队。
董书恒力图让复兴军成为铁甲舰标准的制定者,引领铁甲舰的未来的发展。
而不是跟着别人后面制造,搞军备竞赛。
他知道未来铁甲舰的更新换代会非常快,而且其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他不想未来的复兴军被庞大的造舰计划拖垮,而是要用引领造舰潮流来拖垮别人。
现在英法等国的造舰竞争,其中也有董书恒的影子。
董书恒一根金手指已经提前开启了好几个历史的阀门。
这次他点来的是军备竞赛,这未来将直接导致欧洲的大战。
他首先通过马尼拉海战,让大家认识到铁甲舰的过人之处。
然后再帮助普鲁士推进铁甲舰计划,让铁甲舰在欧洲正式亮相,生生地加快了英法等国的铁甲舰建造速度和建造规模。
铁甲舰的建造比木制战舰消耗的资源更多,牵扯的工业部门更广,大规模地建造必然会成为很多国家的一个负担。
铁甲舰时代,战舰的自身性能对于海战胜负的影响更大。
所以大家今后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战舰的吨位,增强防护力,提升火炮的威力。
就像矛与盾的关系,永远无法调和,永无止境。
这一批次八艘驱逐舰建好之后,后面的军舰,复兴军就不会一次性开工这么多了,可能一次就生产一两艘。
有了这十六艘铁甲舰,加上鱼雷这样的神器,复兴军海军已经足够防御任何海上的进攻。
当然了,要是让远征的话还存在欠缺,毕竟这些军舰的吨位都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