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恒决定将长城的主业转到创建实业方面。
长城集团汇聚了大量北方商人的资本,实力雄厚。
就在五月份,董书恒让刘文锦主持了长城的集团的扩资重组。
重组后的长城集团将在北方投资矿山,兴建实业。
就是这次扩充的时候,大盛魁投资了五百万银元成了长城的第三大股东。
华夏政府依然占有六成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
这个集团还算是一个国属的控股公司。
经过重组之后,长城将仅保留在在口外的大型商站。不再涉足零售领域,与大盛魁划清了界限。
同时在董书恒的支持下,大盛魁整合自己的票号创建了“隆盛银行”成为了继长江银行之后,第二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
为了创建这家银行,大盛魁交了一千万两白银以及五十万两的黄金作为储备金给复兴银行。
作为回报,隆盛得到了第二张全国性的银行执照。
不仅如此,王廷相还看到了左季高到西域西征的机会,将大盛魁的生意从草原向西南延伸到西域地区。
大盛魁的商队跟着西路军确实给西路军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齐彬进入库伦之后,大盛魁在库伦的大掌柜当即就联系了齐彬,不仅给使团的卫队送来了补给。
还将大盛魁手中掌握的各部消息交给了齐彬。
大盛魁的驮队可是深入到每一个牧区,他们掌握的消息比情报部掌握的还要细致。
这为齐彬判断各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骑一旅西进,也有大盛魁的伙计帮助带路。
在漠北地方之上,除了各部首领以及寺庙之外,大盛魁无疑是第三个重要的势力。
以前的满清朝廷只想通过大盛魁敛财。可是董书恒知道这种有些完善零售网络的商业组织,在草原上究竟能够发挥出多么巨大的作用。
牧民们居无定所,就连各个汗部的汗王都不一定能够全部找到自己手下的部落。
但是大盛奎的伙计们却能够知道自己常去的部落会到什么地方落脚。
这就是大盛魁近两百年来的底蕴所在。
十几人的驮队终究没有跑的过上百人的哥萨克骑兵。
商队的护卫做了最后的抵抗,这两年和复兴军交好,商队护卫也用上了燧发枪。
放走了传信的鹞鹰之后,护卫们躲在驼峰后面对哥萨克进行了最后的反击。
这伙哥萨克显然是要灭口的,一开始的时候,商队就派人去谈判,可是话没说两句就被砍死。
临死前,那人对同伴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快跑”。
驮队的领队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不然这些沙俄人也不会随便对商队大开杀戒的。
现在沙俄的西边正在跟英法打仗,他们的港口都已经被封锁了。只能够从东边的陆路获得丝绸、茶叶等商品。
哪怕是打仗,沙俄人也是要喝茶的。他们这么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们要打过来了。
只有那样才会让他们冒着断茶的风险。
领队将消息放在了鹞鹰腿上。消息会传到唐努乌梁海的柜上。然后传到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