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刘肇就不是很清楚了:“何为九品中正制?”
任小天把这项制度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刘肇挠挠头:“听起来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啊。”
任小天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汉末时期察举制已经濒临崩溃,沦为了世家门阀操控的工具。
东汉时所谓的举孝廉也是世家说谁孝,谁就是孝。
所以后来曹操他才会推出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希望就此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
然而世家门阀过于根深蒂固,此举绝非一日之功。
要是后面的皇帝能够持之以恒,门阀世家倒是也能得到响应的限制。
但是曹丕继位之后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选择了向世家妥协。
曹操之前所做的一切基本都付诸东流。
尤其是九品中正制。
短期来看的确是能够让当时的吏治澄清一些。
世家门阀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也不会反抗的那么激烈。
但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影响和弊端要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九品中正制里掌握士子未来命运的是中正官。
他们会结合士子的家世、才能和德行来进行综合的打分。
最终把这个打分结果上报到朝廷,由朝廷任命高分的官员。
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吧?
但是诸位不要忘了,中正官也是人,那自然也有七情六欲。
若是中正官腐败,那所谓的打分也就成了弄虚作假的工具。
普通的寒门士子在财力和人脉方面哪里能比得过经营数百年的门阀世家?
时间一长,获评高分的就只会是世家子弟。
此消彼长之下,就形成了一个彻底由世家门阀掌控上层社会的固化阶级。
也就是后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刘宋武帝刘裕虽然进行过寒门掌机要等类似的改革,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才逐渐让九品中正制淡出大众视线。
但要说完全取代,那都是宋朝之后的事情了。
可见九品中正制影响之深远。”
曹丕听的不由得张大了嘴巴。
他完全没想到这么一项在自己看来十分稳妥的政策,在任小天嘴里居然一文不值。
“那叔父可有什么好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