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是第一道坎,皇帝嫡子庶子那么多,哪儿轮得到旁支郡王上位?
太子贤德,否则南方叛军不会打着太子旗号,找了个“先太子遗腹子”为新君,举旗反叛。
七皇子心狠手辣,更不必说。
其他皇子也非泛泛之辈。
还有当初登基第二年就赐下一杯毒酒的泰和郡王江乾……
从长计议,急不来。
天下太平的十年,江言广交好友,醉生梦死。
夺嫡之战,冷眼旁观。
七皇子登基,献上贺表表忠心。
新帝元年,太子余孽于南方叛乱。同年安和府举起义旗,尊“泰和郡王乾”为主,起兵“清君侧”。
新帝二年,北境边军南下,平叛,杀逆王。
北蛮入侵,天灾来袭,民怨沸腾……泰和余孽刺杀,帝崩,无子。
郡王江言,登基称帝,改号仁和。
“主线任务:中兴之主。
完成度:57%”
第一步,“主”达成。
第二步,“中兴”。
登上皇位的江言,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摸鱼摆烂,仅用了三年。
人人都想当皇帝,但古往今来,当的好皇帝的,屈指可数。
一言九鼎,表面上是真的,但执行起来怎么样得看手腕。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以是真的,只要吃得消,翻三倍五倍都行。
没有人教导治国之策,没有人教导帝王之术。
孤家寡人,身边皆为臣子,所求为官、为权、为名、为利。
前两世的经验,治理一县之地堪堪足够,治理一个帝国远远不足。
最初的三年,江言以记忆中蓝星历史为模板,也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结果并不如人意。
天下臣民买账的不多。
无奈,“以工代赈”、“新修水利”……好歹赢取民心稳住了帝位。
贪廉、忠奸……傻傻分不清楚。
再好的政策,执行不下去,有什么用?
一国之君,言出法随?
总不能把满朝文武都推出去砍了吧?
登基三年,江言摆正了心态,自己根本就不是块明君的料,想完成任务,得“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