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是个热情的中年男子,似乎对川端康成的情况十分了解,发现曹志强主动询问川端康成,很是痛快的讲解起来。
这听了对方的讲解,曹志强才发觉问题在哪儿。
原来,这里的川端康成,之前的经历,跟曹志强记忆中的差不多,问题出在1930年。
在这个世界的1930年,这里的川端康成,因为私下帮助藏原惟人的缘故,不幸被捕,然后在狱中自杀。
当然,这边还有一个说法,是他当时不是在狱中自杀,是被迫害而死。
不管怎么样吧,这里的川端康成,是死于1930年,而且到死都是个单身汉,压根就没结婚。
可能也正因为这样,让川端康成在这里的地位很高,他在日本的历史中,不光是一个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个反的民主斗士。
然而,也正因为他死的太早,后期的很多名著就没有出现,比如他最经典的,曾经帮他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代表作《雪国》、《古都》、《千只鹤》,全都没出现。
自然,川端康成也就无法成为日本文学界的泰斗人物,至少没法跟太宰治相提并论了,也没有太宰治跟川端康成的相爱相杀了。
只能说,这里的川端康成命运多舛,明明很有才华,却太早夭折。
不过其实想想也是,其实不管哪个世界的川端康成,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曹志强前世里的川端康成,后来也是死于自杀,只不过是年龄很大之后的事儿了。
而曹志强前世的记忆中,那个世界的川端康成,年轻时代也的确是同情红色理想的,帮了不少红色人物,只是一直没被抓而已。
可在这里,川端康成运气不好,被抓入狱,然后稀里糊涂就死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自杀还是被杀,反正就是死了。
“咦,照这么说,他的《雪国》还没出现,那我写出来,是不是可以……”
想到这里,曹志强的心脏突然噗通噗通的跳起来。
跟《挪威的森林》不一样,《雪国》这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挪威的森林》虽然销量牛逼,可说来说去,这就是个类似国内武侠一样的东西,或者说是一部比较受欢迎的言情,就文学性来说,跟《雪国》完全没有可比性。
《雪国》这部,那可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而且还是大文豪川端康成一生中的最高成就。
这部有多牛逼呢?
所谓“世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说的就是《雪国》!
此外,这部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没有具体的年代,或者说,哪个年代都能套进去。
换言之,自己现在抄袭这部出来,也不会有啥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一个外国人,写出这么有日本味的作品,似乎太突兀了一点。
嗯,没关系,可以慢慢来。
比如说,可以去各地旅旅游,多了解一些日本的风俗,再多看看这里的杂志,然后再写出《雪国》,自然不会引人怀疑。
再就是,可以在《雪国》之前,先发布一本畅销书,比如《挪威的森林》就很合适。
《挪威的森林》是用来打名气的,《雪国》则是用来拿奖的。
对了,为了以防万一,写《雪国》之前,可以先把《古都》跟《千只鹤》也一起抄出来。
三部曲嘛,就要完完整整。
反正这三部里,都是幻想居多,自己以外国人视角写,也没问题。
比如《菊与刀》,不也是外国人写的吗,同样在日本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著。
最多,作品写出来后,少参加点采访,多保持点神秘就是了。
说不定,把川端康成的那三部抄写出了,自己也能因此拿个诺贝尔文学奖呢。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毕竟诺贝尔文学奖也要讲时代的。
川端康成能拿诺贝尔文学奖,那是六十年代的事情。
现在是八十年代,自己把那三部写出来,还是中国人的身份,未必就能拿奖了。
不过也不一定。
诺奖这玩意儿,后世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个彻头彻尾讲西方政治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