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他们的运气没有差到这种地步吧。
总不能,历史上原本会大放异彩的苏定方,因为这次阿拉伯战争,给蝴蝶掉了吧?
殿内众人一片沉寂。
李二也无可奈何,“尽量派人出海搜寻试试吧。”
至于能不能找到,就真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
为了避免造成恐慌,苏定方船只消失的消息压了下来,只有长安的京官知晓,毕竟瞒不住京官,大军归来,朝堂上没有见到苏定方,肯定猜得到出事了。
主要是为了防止消息传出,对走海路的商队造成打击。
这日,刚散朝,庆修便被尉迟敬德堵了个正着。
初时还有人好奇尉迟敬德堵庆修作甚,在听见尉迟敬德提到商队,许多人便不感兴趣地走了。
一听就知道是和庆国公的庆丰商会有关。
尉迟敬德满脸着急上火,“庆国公,苏定方他们走的就是我们平时前往罗马的那条海路,他的船会被风暴卷走,那以后我们出海的船,岂不是也有可能会被风暴卷走?”
因为见识到庆修商队赚的银子之多,他从最开始通过物流行会,运输货物到罗马进行售卖,变成自己组建船队。
蒸汽铁船价格高昂,他咬咬牙只买了一艘。每次只是一艘船的货物,已经足够叫他赚得盆满钵满了。
但是!如果他这艘船被卷入了风暴里面,他这是人、船、货、财,四空啊!
一想到不知道哪次商队出海,可能就会被风暴卷走,造成巨大损失,他是坐也坐不住,睡也睡不着。
“庆国公,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能够万无一失……”
没等尉迟敬德将话说完,庆修便打断了他,“没有,不可能,别想了。”
连现代的船只,技术这么先进,遇到风暴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逃生,何况是现在连工业化也没有完成初步普及的古代?
又想赚大钱,又想没有任何风险?上哪去找这么好的事。
何况海上丝绸之路本来就赚钱,运输成本比走陆路更低,而陆路遇到马匪,丢货丧命的情况一样也会有。
在有了蒸汽铁船后,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已经与陆路差不了太多了。
庆修简单直白地道:“若是你担心船只出事,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解散商队,将蒸汽铁船卖出去,想买的人一定很多,不必担心贬值。”
话罢,庆修直接走了,只剩下垂头丧气的尉迟敬德。
放弃这么赚钱的路子,他哪里舍得?可是一旦出事,损失又实在很大……
尉迟敬德忧心忡忡地找苏定方的副将,询问船只出事的具体情况。
于是,庆修某日听说,尉迟敬德招了一群擅长观星、辨别方位的人,跟着商队一起出发。
他无语凝噎,想要多加层保险,那就每艘船上配备一个观星人才。
尉迟敬德拢共就一艘船,配个一两个观星人才即可,要这么多作甚?除了浪费钱没有任何作用。
庆修心说,请这么大一群人,还不如想办法把袁天罡拐进商队。
论起观星的本事,民间这些人,哪里有袁天罡这个被皇家聘请的人本事高。
庆修摇摇头,没再留意这件事。
只是他没想到,尉迟敬德招募的这么大一批人,居然歪打正着,后来帮了他一个大忙。
当然,这是后话了。
庆修很快就将尉迟敬德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他最近在琢磨推广蒸汽农具的事。
每家每户都能有蒸汽农具,显然不现实,但是每个村子配备一两套,地多的话可以配备三套左右,需要的时候,村里人就借用。
这样整个村子也可以一起承担维护蒸汽农具的费用,就不会增加农户的负担。
只是,饶是每个村子配备一两套,需要的蒸汽农具数量也颇大,总不能全部在长安造好,然后送到各地。
庆修告诉了李二一声后,便大手一挥,将当初选拔出来的精通工匠技艺、派到地方的吏员,全部重新召回长安。
这批人人数不算少,全部被召集回京,动静也不小,至少长安的大小官员是人人听说了,连带着只要家里有人在朝为官的,也都知晓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