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当然明白李二是什么意思,这件事情恐怕要办成一个牵连十分广泛的铁案,要是没点手段和地位的,还真办不了这个案子。
“陛下放心,此事我必妥善解决。”
庆修并非是在说场面话,他是发自内心的要把此事办实。
开玩笑,铸币权可是在他手里,这些人造假币最先损伤的就是他的利益。
敢动庆修利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没人能稳妥善终。
就在众人敲定时,房玄龄却突然开口:“庆国公,我还有一事要说,可否能等我说完?”
“房大夫但说无妨,今日本来召集大家都是集思广益。”庆修当然不会不让房玄龄说话。
“以我拙见,如今假币之事牵连过于广泛,说到底还是因为最初民间对纸币信任程度太低,不少官员也是。”
“虽然如今纸币蔚然成风,并且也确确实实被民间信任,但这件事情也并非是朝廷一开始能预料到的,尤其是各部官员,他们应当也没有意料到,否则一开始也绝对不会暗中支持假币。”
说到这里,房玄龄还看了一眼庆修,观察后者神态如何。
不过后者并没打断他的话,只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看到庆修并没有发难,他隐约有些安心了,才终于敢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觉得,这些官员是不是应当暂且网开一面,哪怕是革职查办
,也要比直接斩首来的更稳妥一些。”
说到最后,他还生怕李二不满,又补充一句:“不过是我个人拙见,若是陛下觉得不妥,大可按照庆国公的想法来。”
李二皱起眉头,他刚要说什么,庆修却先一步开口:“我认为房大夫的提议可以参考。”
李二微微一怔,他还以为庆修是在开玩笑,但二者相互一个眼神交流,他便察觉出来庆修的态度是认真的。
“之后彻查此事时,我会参考房大夫的意见,能撤职绝不杀头,能降级绝不撤职,总之一切尽量从轻。”
房玄龄当场松了口气,立刻道:“多谢庆国公采纳!”
……
待到其他几位心腹大臣散去,此间只剩下长孙无忌、庆修以及李二时,三者十分默契的相互对视。
“贤婿,刚才房玄龄的提议,你为何……”
长孙无忌问出了此刻心中最为关心的事情。
庆修笑道:“我看那里面有不少是我的好丈人提拔的门生,想给你留下几位作为朝廷的后继之人,不行吗?”
“行了,别油嘴滑舌了!”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咱们就事说事,这种事情你能就别人的一面之词,主动心软了?”
“当然不可能!”
庆修摇了摇头,“这些人不管是出于牟利,亦或是其他种种想法,本身所作所为就是已经折损了我大唐的国本利益,这可是用朝廷的信誉来推行纸币,若是出了任何差池不仅仅只是纸币推行失败,更是损伤朝廷的信用程度。”
“其祸患程度,绝不仅仅只是一张纸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