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媒婆才会这么夸人呢。
易忠海和李顺倒是听明白了,闫富贵这是拉一个踩一个呢。
明着夸李学才,实际上是贬李学武。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笑呵呵地听着,时不时地同一大爷问几句闲话。
“听说学才上班了?”
闫富贵转头看向了李顺,问道:“不是还在上学吗?提前接了你的班了?”
像他说的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大学上了一半,家里却安排接了班。
为啥?
因为大学的复课看起来遥遥无期,等不起了,倒不如踏实的以高中学历进工厂当干部。
当然了,这种情况有,但不在多数。
这年月的大学生,可不受家里控制,因为他们的户口都在自己兜里呢。
李家屋里现在就有两个半大学生。
李学文的户口就不在李顺的户头上,而是单立户,重新落在街道的。
李学武因为当兵也是带走了自己的户口,转业回来重新立户落户。
但在办理大学学习手续的时候,他已经参加工作,所以特事特办,并未挪动户籍。
李学才的户口也不在家里,而是在学校的集体户头上,毕业的时候随分配证落户。
有一种可能,李学才毕业时被分到了外地,那他就不是京城人了。
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特别的多,但多数会采取哪来的回哪去原则。
除非赶上政策或者形势变化,李学武就知道明年的大分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他安排李学才提前去中医院实习是有目的的,就怕这个傻弟弟成了非京户口。
李顺不知道李学武这么安排的目的,还以为只看不过老三游手好闲。
对于让老三去医院实习的决定,他是支持的。
这会儿听闫富贵问起,便也就直说了。
“还在上学,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医院里帮忙,顺便实践学习。”
“哦——我说的嘛——”
闫富贵用稍显失望的语气接了一句,目光也从李学才的脸上转移到了茶杯上。
李顺与二儿子对视了一眼,眉毛微微一挑,看向了易忠海问道:“你们这是……”
“啊,没啥,就是走访。”
还是抢了易忠海的话头,闫富贵一口茶还没喝完,便解释道:“这不是街道要求嘛。”
“上午通讯员来传达,要求各个大院在年节当下调查走访一下住户的情况。”
他介绍完以后,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道:“哎,学武,你是不回来住了对吧?”
“谁说的?”
跟刚刚的和气和客气不同,闫富贵的话音刚落,李学武便皱眉反问了回去。
闫富贵端着茶杯的手抖了一下,脸色僵硬,但还是笑呵呵地解释道:“没啥,就是随便问问,你结婚以后不是在外面买房了嘛。”
“再加上你后院的房子。”
他抬了抬下巴,示意了外院方向道:“这倒座房也没见你住……”
“我住了,您没看见吧?”
李学武眉毛一挑道:“没办法,运气好,分的房子有点多,可家里人口多啊。”
他叠着右腿掰算道:“我姥爷是要我养活呢,再加上儿女的,眼瞅着就不够住了。”
“没啥,就是街道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