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宇文恺毕生热衷于土木工程事业,做大官还真不是他的追求。
接着在封赏其他有功之臣时,反而令百官眼红不已,心里想着要不要活动到工部去得了。
突然,民部尚书裴矩出班奏道:“陛下,今岁河南大旱,灌溉水源短缺,秋收恐将减产,需要做好赈灾准备。”
杨广却是不以为意。
“若有灾民,开仓放粮即是,眹岂会饿着自己的子民。”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裴矩苦笑道:“禀陛下,含嘉仓余粮只够维持京师所需。”
闻言,杨广面沉似水,伸手拍了下龙椅,怒声道:“既如此,那就从江南运粮。”
不待裴矩答话,内史侍郎虞世基火上浇油道:“陛下,道路崎岖,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见贴心小棉袄也来给自己添堵,杨广刚想骂娘却又止住了。
虞世基非莽撞之辈,此言定有深意。
略加思考,杨广就想通了这老狐狸的深层用意。
几个月前,他就有了开凿大运河巡游江南的想法,只是遭到朝内老顽固们的反对,加上迁都之事烦扰,也就不了了之。
未曾想,今日民部送来一个天赐良机。
想到这里,杨广佯怒道:“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百官交头接耳,却是没有好的对策。
见状,虞世基嘴角勾起阴谋得逞的笑容。
“禀陛下,臣有一策。”
杨广会意,故作急切地道:“爱卿快说来听听。”
“陛下,臣建议开凿运河,一来沟通南北粮道,二来也能解决沿途灌溉水源问题。”
“哈哈哈哈!此法甚妙,众爱卿以为如何?”
内史省一众官员当先附和,其他投机分子自然也是举双手赞成。
就在气氛热烈时,顽固分子高颎又站出来劝谏了。
“陛下,河南百姓营建东都已然元气大伤,若再强加劳役,恐民心不稳啊。”
所谓忠言逆耳,一点不差。
杨广脸色立马黑了下来,他就搞不懂了,这老匹夫为何总是与他作对?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估计高颎早被他分尸了。
上有所好,下必为之。
此时不用杨广发话,趋炎附势之辈就站出来反驳高颎了。
御史大夫裴蕴出班道:“高大人此言差矣,修凿运河虽然耗费一时民力,却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啊。”
“臣附议!”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