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儿女,他们祭奠的方式并非香烛,而是隔着一扇宫门说话。
他们也不聊母亲,只是随着心情,想到什么说什么。
她希望母亲若是在天有灵,能知晓她和大兄都还活着,时常相聚,永远相亲。
都知天家无家。
但母亲还在的时候,她常常有“家”的感受。
她能感觉到诗书里的“灯火可亲”,体会寻常百姓家的温暖。
母亲是一个温暖的人。
吃斋念佛,心地善良。一生未有主观地害过谁。
总会亲手做些糕点,抱她在桂花树下慢慢地吃。
最常做的是桂花糕。
最常用的是“香雪桂”。
这种桂树就是因为母亲的喜爱而声名大起,得以同浮山老桂并称。
但其实母亲只是随意取的花,刚好那一株在近前。
母亲不爱奢靡,待人宽和,宫里人人念她的好。
唯独念佛一直戒不掉。
封了皇庙,便自立香庵。
推了庵堂,又藏佛像。
烧了佛像,便默佛经。
她像一片落叶,被风吹走,随波逐流。但却以自己的方式,与父皇抗争。
她觉得她念佛……能念回她的无量。
最后父皇把她放置冷宫,不再见她,也不再理会她是不是念佛。
她却很快地枯萎了。
姜无忧的记忆中,没有太多关于父皇母后的对错,她只记得那个温暖的怀抱。以后很多年都不再有。
大兄也是一个很温暖的人。
或许吧!
青石宫这里常常可以让她想起母亲。
她可以迷惘困惑,不明白蝉鸣为什么只在夏天。最伤心的事情是饵糖坏了门牙,一说话就漏风。
而在青石宫外,她必须穿戴盔甲。
在华英宫里,她要做一个懂得政治的大人。
今夜有易鼎之变,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先于长乐宫和养心宫捕捉到事态,不是因为自己强过他们多少,而是因为要改变这个国家的人……是她的大兄。
她一直清楚宫门之后无声的邀请,她一直明白,大兄在等她。
可她更知道——父皇也明白。
父皇明白这一切,仍然允许她去见大兄。
她在五岁的时候与兄长告别,又过了一年永远看不到母亲。
父皇从来不说当年的事,只默许她相见,默许她祭拜,默许她争龙……默许她做一切她想要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过于高大的人,温柔也藏在背影中。
从三分香气楼走出来,姜无忧便一路往青石宫走。路上神鬼避道,风雨绕行。
最后她倒提方天鬼神戟,在宫门之前横立。
她已经十四年没有来,再来时已经换了人间。
墙还是那堵墙,无非苔藓更甚。门还是那个门,锈迹无非又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