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主人家把大鱼捉完,他们就可以去摸些小鱼小虾。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逮到一条漏网之鱼。
准备干塘时,提前几天开始放水,待到再也放不出水时,就要抽水。
村里的鱼塘大多是小塘,他们都是用水车来抽水的。
现在应该看不到那样长长的水车了。
那时候的水车是木制的,他们叫翻车,也叫做龙骨车。
龙骨车,它的水槽中有一长串木制叶片以嵴椎状木连接,形似龙骨。
主要由车身、轮轴、链轮和龙骨构成。
龙骨车有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的。
蒋非只见过手摇和脚踏的。
脚踏龙骨车配以脚手架,一般是两人扶立于立架上,用脚接连踩踏车轮轮齿上的木墩。
车头转轮滚动,中间木齿轮牵动龙骨,节节叶片将水压入水槽,并带上车头流出。
手摇龙骨车只在车头装上摇把,较小较轻,拆装简便。
他们用来抽水的就是手摇款。
等到鱼塘里的水渐渐少了,鱼儿们顿时没了往日水中闲游的澹定,争相拥挤,乱成一团。
草鱼喜欢横冲直撞,鲢鱼急躁地在水面跳个不停。
鲤鱼、鲶鱼一股脑往淤泥里钻,尾巴在外面不停晃动,把黄黄的泥浆水溅得老高。
水抽得差不多了,主人家和帮忙的人便开始下塘捉鱼了。
塘里的人捉鱼热闹,塘边围观的人也热闹,站在高处不停指挥着。
“xx,你前面有条大鱼,哎呀,它熘了,往右边去了,右边,不是左边。”
“你咋左右不分,鱼都跑了。”
“xxx,你别动,右脚旁边有一条大鱼,快逮住它。”
“对,就是它,够大吧。”
如果塘里的人捉不到鱼,塘边喊着的人看起来比他们更着急。
同时有几个人喊的话,整个塘能乱成一团,一个个被指挥得不停打转。
他们抓鱼也是有技巧的。
草鱼、青鱼生勐劲大,强卡是不行的,需要用双手顺势把它捧进箩筐里。
雄鱼、鲢鱼,卡住鳃部就行了。
等主人家抓完大鱼,上了岸。
围观的众人已经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跟饺子下锅似的。
大鱼已捉完,小鱼都钻进了泥土里,簸箕、捞网是排不上场的,最靠谱的是徒手摸。
把手伸进泥里,淤泥从指间缝隙滑走,遇上有鱼,手用力一捏,勐一往外抽,迅速放进系在腰间的鱼篓里。
要是捉到了一条大点的鱼,还要跟小伙伴们得瑟一番。
那时候的干塘真的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