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数百年来,都没有这样一场夸张的大胜。
正如陈铭所预料,以这样的方式全数歼灭血魔、炎魔两支共计六万人的精锐军,确确实实的提振了天下士气,军民无不奔走亢奋。
齐帝大张旗鼓的封赏名号,不仅不会显得夸张,反而让众人觉得实至名归,十分振奋。
但问题就在于,他将青王军改名天策军之后,天策军可征兵五千。
五千,这是一个敏感的数字。
当朝太子,也是统领五千军。
在齐朝,帝位有能者居之。
太子之位,只能说暂时在众皇子之中胜出,不能算稳定继承皇位。
不要说太子无故身死等各种“意外情况”,单说太子被其他皇子取代就不算少见。
这也是为什么李元清处处针对李冠廷。
七皇子率兵冒进之事,背后就未必没有他的指使。
而今,齐帝将天策军的征兵上限不多不少正好提高到五千兵,很明显是对标太子军。
这其中所代表的信号,不由不让人多想。
而这,显然是齐帝想要看到的。
陈铭不由扶额汗颜。
哪怕是面对自己的亲儿子,齐帝前脚还在庆功宴上一口一个“冠廷”“天赐我大齐”“大齐群将之首”。
后脚就以这种方式挑起自己大儿子与二儿子之间的矛盾,从而压制李冠廷。
面对齐帝如此明显的“暗示”,李元清不拼了命的向齐帝证明自己的忠心,一顿找李冠廷的麻烦才怪。
对外怯懦至极,任由六万魔族军孤军深入成州,甚至想要放弃成州,退守后方险要。
对内则永远面目深沉严肃,治军治国中庸,搞政治权谋平衡倒是出神入化,但显然除了稳住自己的权势,对国家大势毫无帮助甚至拖累。
这就是如今的齐帝,介乎昏君与庸君之间。
对国家介乎零作用与副作用之间,保自己的权势倒是有一手。
这让陈铭不由想起了大乾王朝时期八皇子乾帝。
曾经陈铭选择把他抚上皇位,尽心尽力,有求必应,只是想要一个安稳的后方环境。
但陈铭毕竟是初次接触这些政治之事,最终还是因八皇子乾帝的猜忌之心,而被他背刺。
这才有后面模拟的二皇子上位之事。
固然可以说当时的陈铭不懂得权谋,功高震主,活该被背刺。
但彼时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忧外患无一不致命,陈铭全心全意想着怎么去解除北患,哪有心思细搞这些。
况且该做的表面功夫他也没少做。
皇帝在这种时候杀掉一个没有任何谋逆行为的大将,真的有什么可以去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