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灿给杨钟志做了一些检查,包括听诊心肺音,测脉搏的强弱,检测陈钟志的腿部运动功能等等。结果让他很满意,患者一切正常。
现在只等着进一步康复后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
直到他离开,杨瑥女士仍然对他充满热情与善意。一点也没有官架子。
这无疑让周灿对这位家属的好感大增。
只是杨钟志的家庭似乎非常特殊,他不但随母姓,而且他的父母好像不和。正常情况下,儿子做这么大的手术,就算工作再忙,也会赶过来一起看望儿子。
但是陈钟志的父母却是分开来看望。
别人的家事,周灿从来不去管。
查完病房,还有一大堆的疑难患者与手术方案等着他会诊呢。
现在,病理诊断晋升到了六级,诊断许多疑难病例都明显变轻松了不少。
有些疑难病例,就连雪燕主任联合会诊,都无法确定病因。
周灿看过一遍后,却能很快推断出具体的病理机制。
最终锁定病灶。
不过他也体会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高处不胜寒’。按理说,病理诊断水平进了一大步,这是好事情。
在诊断过程中,他却发现自己的医学知识显得十分匮乏。
哪怕是在他十分擅长的心胸外科领域,他也能清晰的感受到,在很多细分领域,医学知识明显不够用。
比如心外科手术,他自认为很少有不能做的。
现在给病人诊断时,他却发现二尖瓣、三尖瓣、膈间、肌索、神经电信号等等,都变得更加高深。不懂的地方太多了。
三尖瓣手术,他已经做过多台,这部分的医学原理,他也熟悉。
可是在实际诊疗中,昨天,他却发现患者的三尖瓣闭合不全只是表象。真正的病理,另有原因。而且,这个患者通过手术,他有把握治好。对于更深层次的病理,他却是查不出来。
也就是说,通过手术把患者治好了,却不知道患者得这个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只知道是三尖瓣闭合不全,什么原因引起闭合不全,不清楚。
也查不出来。
类似这样的全新感受,远不止一次。
而是越来越多。
以前病理诊只有五级时,他的心态是秒天秒地秒空气,就没有拿不下的疑难病例。
现在的心态则是,这也不会,那也不懂,仿佛变成了一个初次上学的小学生。
医学知识的海洋太过浩瀚无垠。
让他深深的感受到,穷其一生都学不完。对医学也多了敬畏之心,像是敬畏生命一样敬畏医学。
借用佛家的修行境界来概括,他现在可能正处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第二个境界。
现在的病理诊断层次,属于求索,追查至病原因的本源。
这个现象肯定是好事情,说明他在进步。
不过也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对他的自信心也有一定打击。
有机会,或许可以找许医生交流交流,问问他们是否也有这种感受。
……
心胸外科一路扶摇直上,业绩早已超过了胡侃主任在世时的巅峰时期。
如今,图雅的心胸外科室成了一块丰碑,而不仅仅只是金字招牌。
周灿给杨钟志做创新手术,大获成功后,已经在雪燕主任的帮助下,开始写这一领域的论文。医院方面也加紧了对他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