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聪明地没有提起谢爷爷是改造人员的事情。
三熊跟申宁小声嘀咕,“咱们民兵队是每人两斤,我们少半斤,给你多匀点。”
主力就得多拿,所以民兵队这几年十分和谐,没因为分肉的事情起过矛盾。
毕竟,要是没有申宁,他们一口肉都吃不上。
申宁随意地点点头,去看屠夫分肉。
刀尖锋利,又稳又准地划开猪肉,扔到旁边的公平秤上一称,“嘿,正好一斤半!”
农场格外大方,还借了他们筐子,申宁的肉放在筐子里,整整四斤,肥多瘦少,看着都馋得人流口水。
民兵队满载而归,离开了农场。
其他人直接回家去吃肉,申宁却先去了县里,在药房买了管治跌打损伤的药膏。
……
此时的红江沟大队。
“这得写得多好才能上《省报》呢,谢知青写的是啥文章啊?”
“光稿费就好几块钱?好家伙,原来读书还能赚这个钱呢!”
“谢知青你咋写的?告诉告诉我们呗。”
正好是午休时间,谢温时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人堆里,听着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维持着温和笑意。
他语气和缓,一一回答着大家的问题。
自从邮递员浩浩荡荡送了一次信,他写文章上《省报》这件事,就在大队里传成了传奇。
要不是现在打击封建迷信,估计都要被说成文曲星下凡了。
大家的气氛十分热烈,丝毫不见知青和队员之间的隔阂。
正聊着,忽然,大队长从田埂那头小跑了过来。
他不用看都知道谢温时在哪儿——人最多的地方,被围在中间就是了。
他吆喝了一声,响亮浑厚的声音一直传到远处的田野。
“小谢,公社来人了!”
……
整个四平公社,是第一次出现知青写的文章上报的情况。
公社领导们围坐一桌,红光满面,传阅着桌上的黑白报纸,版面上,《冰省省报》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咱们公社原来这么好呢,这风景这人情,看看,写得多真实!”
“红江沟大队那小山沟沟都写成风水宝地了,文笔这么优秀的好同志,应该多在公社转转!”
“可不是!红江沟这回分知青真是走狗屎运,不然,出名的就是我们大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