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不是当人质,&rdo;唐烨见大家竟然朝这个方向误解下去,很是抓狂,可自己不敢说的太清楚啊,如果说的太直白了,敦庆帝会不会对自己产生戒心?在不确定敦庆帝是否欢迎有穿越同伴时,唐烨不敢冒险,只能扔出个大体方向,让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多讨论几回,总会说到点子上吧?但怎么大家会想到人质呢?真是文化不同啊,失策,失策,在本拉登的子女都能躲到美国去的21世纪,人质两字离唐烨有些遥远,&ldo;他只要遵守大清的律法,朝廷就绝对不会为难他们。朝廷能做到这点的吧?&rdo;唐烨突然有些不确定了。
&ldo;没人会信啊…&rdo;德儿摸摸脑袋,&ldo;到时候肯定是来一大帮没处讨生活的人…&rdo;
&ldo;早先朝鲜世子到大清当过人质,就算朝廷说的再好听,朝鲜人也会心生芥蒂的。&rdo;弘历也摇摇头,觉得这法子没什么可行性。
&ldo;叶子,没谁愿意离乡背井的。&rdo;李真也不支持唐烨,还举例说明:&ldo;三牛不也回乡了嘛。&rdo;
&ldo;咱们邀请他们,他们肯定会有戒心。可咱们要是设置很高的门槛呢?&rdo;唐烨道:&ldo;人都有逆反心理的,咱们越是不要他们来,他们怕会更向往…&rdo;
&ldo;怎么做到呢?&rdo;雅朗反问道。
唐烨迟疑了一下,想了想,还是没将留学说出来。而是没什么底气的说道:&ldo;可以想嘛,多动脑子,总会有办法的不是?&rdo;
&ldo;本来就不准边民过界的…&rdo;德儿挠着耳腮。道:&ldo;而且一般都是使臣往来呢…&rdo;
&ldo;那可以让使臣在朝鲜多多渲染大清的繁华啊…&rdo;唐烨道。
&ldo;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rdo;李真嘀咕着,&ldo;外头再好。反正俺是不会去的。&rdo;
&ldo;但是。如果你认为你去个五六载还会返乡呢?&rdo;唐烨道:&ldo;而且返乡后还非常有可能会有更好的前程呢?&rdo;
&ldo;和大清关系太紧密的人,朝鲜王室会不起戒心?&rdo;弘历微微摇头,但却有些动心,&ldo;但如果人多了,这也会是股势力呢…&rdo;
雅朗一琢磨,是这个理,&ldo;一个人肯定会被排斥,十个人肯定也会受到打压。但如果有一百个人的话,那情况还真的就不大一样呢…但是,怎么弄那么多人去大清呢?而且还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rdo;
额尔德木图插话道:&ldo;要不就像对蒙古那样。到京城轮班?&rdo;
&ldo;蒙古和朝鲜能一样嘛!&rdo;弘历白了他一眼。
&ldo;有没有法子让朝鲜人争破脑袋的想到大清去?&rdo;唐烨咬了咬嘴唇,&ldo;以往朝代有没有外藩人争先恐后的到咱们地盘来?&rdo;
弘历等人思索了一会儿。有些沮丧。
&ldo;真的没有?李真,你想想啊,大汉啊,大唐啊,那些万邦来朝的朝代,没有嘛?&rdo;唐烨有些急,这些人怎么这么笨呢,我都知道的历史你们就硬是想不起来啊!
终于弘历在李真开口前说了:&ldo;唐朝倒是东瀛人来过好几拨学大唐文化,但也算不上争先恐后的来…&rdo;
&ldo;东瀛人来学咱们?&rdo;唐烨心中一阵狂喜,终于说到点子上了,&ldo;那也可以让朝鲜人学咱们啊,如法炮制不行嘛?&rdo;
弘历等人有些尴尬,朝鲜人认为他们才是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好不好,还学大清,人家疯了才会这么做,奈何这种实话委实不好摊开了说,大家只好装作沉思状。
&ldo;咱们的国子监很厉害的,里面的人学问都满好的,四哥,你说这个会不会对朝鲜人有吸引力啊?&rdo;德儿想了一会儿,问道,关键是国子监里的学者基本上都是汉人,这个应该能让朝鲜人心服吧,朝鲜人对汉人什么都可以瞧不起,但在学问方面怕还是不敢托大吧?&ldo;朝鲜人会不会想去咱们的国子监呢?&rdo;
&ldo;国子监那么难进,随随便便的就让朝鲜人进了,那对大清的学子太不公平了吧?&rdo;李真不干了,凭什么啊,虽然自己读书是不好,但是谁能保证进国子监的朝鲜人学问就强过自己呢?自己连秀才都考不上,而朝鲜人像自己这种水平却有可能可以进国子监,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这哪是同化朝鲜人啊,分明是逼着广大学子去弄朝鲜学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