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周院士忽然指向操作台上一个贴着红色标签的培养皿:“那个是。。。。。。“
“是从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层里分离的冷适应蛋白酶。“
赵博士应了一句,然后认真讲道:“它最特别的不是耐低温,而是能特异性分解冰川里的古老有机质。
您知道,极地冰川消融正在释放大量封存的碳,这东西能加速这些碳的降解循环,我们和科学院冰川所合作,正在建立数学模型,评估它在调节极地碳平衡里的潜力。“
“把微生物放到地球系统里考量,这格局就打开了。“周院士抚掌道,“不只是解决单点问题,而是往生态系统治理的深水区走了。“
阳光透过玻璃窗斜照进来,给培养舱的指示灯镀上一层暖光。
考察团准备离开时,周院士在门口停住脚步,望着墙上“极端环境生物资源库“的标牌,忽然对众人说:“这些在绝境里扎根的生命,其实藏着人类应对挑战的密码。
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只是实验室,是一群人在为这个国家攒底气啊。“
吴浩站在一旁,看着众人眼中的光亮,忽然想起刚建实验室时,有人质疑在戈壁滩上投巨资研究微生物是“浪费“。
此刻风从窗外掠过,带着远处沙漠的燥热,却让他觉得心里格外踏实,那些在培养舱里默默生长的微生物,那些在显微镜下蠕动的生命,正在悄悄改写着人类与极端环境相处的方式。
“下次再来,带大家去看植物实验室。“吴浩笑着挥手说道:“那里面有不少我们在植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有很多是大家在外面绝对看不到的。”
哦?听到吴浩的话,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好奇之色。
要知道,浩宇科技在生物技术领域,除了生物医药外,还有就是在植物领域的众多惊艳的科研成果。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
使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培养出来了众多优秀甚至是惊人的植物品种。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这个植物实验室所在的浩宇农业有限公司所推出的经过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来的众多新品种玫瑰花。
还有就是在这西北研发基地周围种植的大范围经过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防风固沙植物,有梭梭林,有胡杨,樟子松这种,甚至还有能够在沙漠中生长的毛竹。
可惜,众人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留点悬念吧,好东西哪能一次性看完啊。”张副总开口略带遗憾道。
听到张副总的话,现场众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脸上也都露出了可惜之色。
离开极端环境生物实验室,吴浩引领者考察团一行人来到了青年创新工作室。
青年创新工作室坐落在一片开阔的草坪上,三栋四层建筑呈“品“字形错落排布,通体裹着哑光白的陶板幕墙,阳光漫过幕墙时,会在墙面上漾开一层淡淡的暖金。
每栋楼的南立面几乎全是落地玻璃窗,玻璃上贴着浅灰的光伏膜,既不挡光线,又能悄无声息地收集太阳能,远远望去,三栋楼像三块嵌在绿草地上的巨大水晶,透着干净利落的科技感。
园区里没修硬化路面,取而代之的是蜿蜒的鹅卵石小径,两旁种着沙枣、枸杞和丛生的马兰,都是耐旱又耐晒的本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