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对霍光的反应并未感到意外。
如果霍光毫无反应,刘贺反而要看不起他了。
刘贺气定神闲地站了起来,平静地说道:“仲父莫要生气,刚才朕所做之事却有不妥,是朕错了。”
看霍光没有反应,刘贺又似有不满地对丙吉和蔡义说道:“蔡卿和丙卿,如此惊慌失措做甚,难道怕仲父当众弑君不成?”
丙吉和蔡义连说不敢,而霍光也终于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忤逆,将手从剑上挪开了。
“三位爱卿,朕觉得站着太累,还是坐着议政吧。”
“诺。”
刘贺坐下了,霍光三人也坐下了。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刘贺才开口打破了僵局。
“朕明白仲父的意思,仲父想说的是此次出征是因为天时不利,所以才难以取得大胜,三位将军能有所斩获已经值得褒奖了……”
“朕说的可是仲父的意思?”
霍光良久没有做声,但是最终仍然是点了点头。
“朕体恤出征将士们的辛苦,也知道未能取得大捷未必是他们有错。”刘贺刻意在“未必”两字上加重了语气。
他的这两句话,稍稍缓和了一下气氛。
今日来的时候,霍光虽然想要将范明友等人的“战绩”定为大捷,但他也知道这极为不容易。
如今,他与天子交锋了两三个回合,更意识到这大捷恐怕是说不过去了。
亲政之后,天子又成熟了不少,品性也变得更加强硬了。
而且,天子似乎对军务也有所了解,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的。
自己似乎又错看了天子一遭。
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立功不成,但求无过。
“仲父觉得朕说得可有几分道理?”刘贺追问到。
“陛下能体恤前线将士的辛苦,实乃圣明。”霍光淡淡地说道,眼中的杀意收敛了起来。
“但是谋划半年之久,劳师靡费,所耗费的钱粮以亿计数……”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揭过去,恐怕也难以服众,就更别说将无功定为大捷,也更难让天下百姓信服。”
“斩敌千余人也好,斩敌十九人也罢,这都要大张旗鼓地论功行赏,恐怕会沦为天下笑柄。”
“仲父觉朕说得可有几分道理?”
刘贺这的这几句话由浅入深,条理清晰,摆出来的理由更是让人无法反驳。
斩敌十九人,真的写到诏书里大行封赏和举国褒奖,霍光也觉得面上无光。
罢了,此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霍光的眼前闪过了田广顺等人的样子,满腔的杀意再一次升腾了起来。
真是一群废物,让自己在天子面前唾面自干。
“陛下所言极是,老夫也是这样想的,刚才一时心急,又想到将士们的不易,所以才会殿前失仪,还望陛下恕罪。”
“仲父不必自责,尚书署本就是商议政事的地方,有争执在所难免,只要一心为公就无罪可恕。”
一心为公,这四个字让霍光有些震动。
如今的他还担得起“一心为公”这四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