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杂志,内衣内裤,上衣裤子,外套,饰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小贩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商品,旁边还放着录好音的喇叭在循环播报:大甩卖,大甩卖。裤子二十元一条!此起彼伏。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也不过这个阵仗。
这里人流量大,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不少人挑挑拣拣。砍价的还价的真是好生热闹。
他们决定打听一下这边摊位的事情。
林静走到一个摆着各式各样头绳饰品的摊位前挑选,装成买东西的顾客:大姐,这个头绳怎么卖啊?
大姐热情回应姑娘,你手上这个五角钱。
林静状似认真挑选大姐你们在这儿摆摊,没有人管吗?
这条小土路哪有人管奥。
我看这儿位置挺偏,怎么人这么多呢?
这条路通着小区后门,往东走还有个大工厂,而且这里都摆摊好多年了,从这儿住的都知道,当然人多了。
林静挑了两根喜欢的头绳:我要这两根。说着递出了一块钱。
孙竟辉也在附近的摊位打探了些消息。
小区里住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工厂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务工人员,消费水平不高。
员工上下班的时间更是人流量的高峰期,这边大家每天七点就陆续开始出摊了,有的下午五六点才回。每天风吹日晒的,除非下雨,不然都会在。
然后两人又去了服装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的红色牌子明晃晃的挂在外面,昭示着自己的存在。
东门老街三楼的那个确实很大,各种款式的衣服都被挂起来展示。
逛了一圈下来发现,女装比男装,童装多得多,倒卖女装或许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孙竟辉对林静说:我们挑选衣服最先得考虑受众
林静:嗯,你说得对,很多人都是外地来打工的务工人员,对这部分人来说,衣服方便实惠是最重要的。
孙竟辉:但是昨天的站街女也会在那边买衣服,所以除了她们,时装也一定是有需求的。
林静思索片刻:衣服要平价,必须考虑她们的消费水平。
两人一边逛着一边分析。
顺便也打听了一下这边衣服的价格。
那个小的批发市场就显得简陋很多了,是个棚子搭起来的场地,里面隔一段距离就挂一盏灯照明。
相应的,衣服价格也便宜了一些。
回到地下室两人商榷了一番,决定暂时就在那条小土路摆摊。
第二天雷厉风行的两个年轻人租了个三轮车就去批发市场挑选衣服。
一开始没经验只能凭感觉,买的货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常见的款式,也是精挑细选过的。
回忆起前一天市集中的情景,他们买了个大喇叭,音是林静录的:女士外套上衣裤,价格实惠,不要错过!
孙竟辉觉得她坐在床上研究着录音的样子有些滑稽,没忍住,手抵在嘴边笑了。
林静本来自己就觉得有些别扭,看到他偷偷笑,于是恼羞成怒,把坐在床边偷笑的男人扑倒,挠他痒,两人在床上滚来滚去,闹成一团。
后来林静又录了好多遍才觉得满意。
等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摆摊时,他们的摊位前却是门可罗雀。
几天下来收入微薄,有天傍晚撤完摊,林静在街头的公用电话摊给妈妈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