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措施?
内阁首辅杨庆臣略微沉吟:“陛下,来自海上的威胁,暂且还不是太严重。各大码头我们都有炮台驻军,河流入海口也部署了重兵。”
杨清臣对此事了如指掌,显然之前就曾分析过此事:“再有,高卢等国舰船的确强大,兵力却是稀少,我们严防死守,他们顶多攻击沿岸之地,而不敢登陆作战。我们主要需要防御的是北方威胁……”
厄罗斯号称八十万大军!
再加上蒙古骑兵号称八万!
近百万大军!
中原王朝多少年来,还是第一次面对北方这么多的大军威胁。
庆元帝微微颔首,杨清臣能成为内阁首辅,也是腹有锦绣的:“北方来兵,我大晋应当如何部署兵力?”
“陛下,近百万大军南下中原,历朝历代都未曾经历过的战争。”
杨清臣神色凝重起来:“这场战争关乎大晋国运,关乎大晋生死存亡,臣恳请陛下,征调天下之兵,汇聚长城一带,抵御北方来兵。”
纵然征调天下之兵,能有多少?
大晋有严格的兵役制度,天下各州府,边陲重镇,有多少兵马都是有固定的数量的。
大晋没有百万大军!
庆元帝神情不动,看向其他臣子。
吴发联合奥斯曼进攻厄罗斯帝都,迫使厄罗斯退兵,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所以这个时候,排兵布阵,以最大努力防御来犯之敌,才是重中之重。
厄罗斯退兵了?
天知道是不是阴谋?
就好比吴发,大军说消失就消失了,厄罗斯迷惑一下大晋,做出班师举动,也未尝不可。
兵法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是?
“你们谁还有其他建议?”
群策群智,个人智慧终有所限,能站在这里的,哪一个不是智慧超群之人?
作为皇帝,庆元帝这一点做的就很好:“有建议提出来,我们商议之下,再做出决定。”
内阁次辅适时的站了出来:“陛下,自古以来,远交近攻,各国有不同利益,现在四国联合递交战书,实则尚有回旋余地。”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可能是我递交战书,然后明明却却告诉你:我要进攻你啦。
在具有一定的优势之下,直接进攻,打的对方措手不及方为上策。
众臣子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他们四国目的很明显,要么就是签订协议,按照他们之前的条件签订。其次就是他们麻痹我等,恫吓大晋,最终依旧还是以他们提出来的条件为基础,获得相应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庆元帝微微点头,这一番分析很有道理。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也正是天时缘故,四国围而不攻。
但是……这不是庆元帝想要的答案:“如此说来,那就是四国不想打仗?主要目的还是他们之前提出来的条件?”
“陛下英明。”
吏部尚书恭维了一句:“不过,我们可以分化他们的联盟,北平郡王称病王府,与四国使臣之间的谈判,半年没有实质进展,臣恳请陛下,调北静郡王入宫,负责这次的谈判。”
深深看了一眼吏部尚书,庆元帝双眼微眯,北静郡王水溶,坐不住了吗?
趁着这个空档想要回来?
“谈判的事情由北平郡王负责,这件事情没有妥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