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为官多年的老油条,兴许不会像他们这么感性。
作为没有进入官场,还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读书人,其实是有热血的,是有追求的。
他们,很容易被感动。
一个青年愣了许久,这才坐下。
朱敨是最后一个坐下的,他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仅仅二十四岁,就直接考中进士,更是被首辅扬大人,收为杨府东床。
甚至,老家发妻,他直接一纸书信寄去。。。
一切,为了往上爬,为了做高官。
读书人,哪一个不是目标科举?
科举夺名?
然后混迹官场?
不想做官?
那你读书做什么?
每一个读书人,最终目标,就是做官!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仅仅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思想?
未必!
但是今天,朱敨发现自己错了,它不仅仅要做官,而是为民做主,而是留下清白在史书上。他,要做到内心无愧。
朱敨坐在座位上呆呆看着前方那一炷香,他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
妻子是农家女,他虽是朱家之人,朱家有不少人为官,然而他家却是贫穷。妻子不是美人,普普通通,嫁给他后,相夫教子。
针线赚钱补贴家用。
寒夜里,都得手上生疮,为他缝补衣裳。
家里有一口好吃的,不舍得吃,先给他吃,让他安心读书。
农田里的活,妻子一个人抗下。。。
要做一个陈世美?
不!
内心羞愧难当,妻子嫁给自己,生下两男一女,苦头吃尽,而他有了富贵,就送给她一纸休书?
抛妻弃子?
看了一眼,坐在副首位置上的杨清臣,再想想刚刚离开的朱全忠,朱敨咬了咬牙。
我是想要做官,但是我不能没有良心。
我是想要做官,但是攀附权贵,非我所愿。
杨清臣不嫌弃他抛妻弃子,朱全忠蛊惑他一纸休书寄往家乡。
是因为,他有利用价值,非是纯粹待他好。
朱敨,不傻。
提笔挥毫,朱敨闭上眼睛,两滴清泪滑落。
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