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说着,将一斗米倒进一个妇人的布袋里,“喏,拿好!”
我注意到,那妇人递给摊主的,正是几枚崭新的、边缘清晰、图案规整的五铢钱。
摊主接过去,仔细看了看,又掂量了一下,便揣进了腰间的钱袋。
整个交易过程自然流畅,并没有出现因为是新币而产生的过多疑虑或争执。
看来,强制推行统一货币,配合开仓放粮、稳定粮价的组合拳,已经初见成效。
虽然士族们在暗地里肯定还有抵制,
但至少在明面上,在关系到普通百姓生存根本的粮食交易上,新政的权威正在逐步树立。
孙尚香在我身后轻轻碰了我一下,示意我看向另一边。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看到两个穿着太守府兵丁服饰的士兵正在市集边缘巡逻。
他们的步伐整齐,目不斜视,并没有像过去的乱兵那样骚扰百姓或勒索摊贩。
周围的百姓看到他们,眼神中虽然还有一丝畏惧,
但更多的是一种默认和接受,甚至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敢在他们不远处追逐嬉戏。
这又是一个好兆象。
军队的纪律是政权稳固的基石,也是民心安定的保障。
看来,之前的军营演说、军功授田、以及严厉的军法整肃,
正在慢慢转化为士兵的行为规范,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百姓对这支军队的观感。
我们继续往前走。
市集两侧的商铺,大约有三四成重新开张了。
有卖粗布的,有打铁的,有修补农具的,还有几个卖些针头线脑、劣质陶碗的小杂货铺。
规模都不大,货品也显得稀疏单调。
许多店铺的门板还残留着战火的痕迹,或是干脆只用几块破布遮挡着。
在一个铁匠铺前,我停下了脚步。
铺子里只有一个老铁匠带着一个年轻的徒弟,正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把锄头。
炉火烧得并不旺,旁边的架子上,零散地挂着几把镰刀、斧头,做工都显得有些粗糙。
“店家,这锄头怎么卖?”我上前问道。
老铁匠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继续捶打:“十个新钱,不还价。”
“哦?”我故作惊讶,“怎么只要新钱?”
老铁匠似乎有些不耐烦:
“官府的规矩!再说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旧钱,谁知道哪个是真是假?
还是这新钱实在,分量足,拿着心里踏实!”
我又问道:“生意怎么样?我看这街上人不算多啊。”
老铁匠叹了口气:
“唉,刚打完仗,大家手里都没啥余钱,能修补的就先修补着用呗。
也就是些农具还勉强有人要,其他的……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