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后勤会由江东方面统一调配,并经由我这个“参军”统筹,但她对自己本部人马的装备显然极为上心。
她的营地内外,一派忙碌景象,士气高昂。
那种即将挣脱束缚、奔赴广阔天地的兴奋感,几乎弥漫在空气之中。
我没有急于去见她。
时机未到。
我需要给她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个消息,去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去完成她的准备工作。
同时,我也需要处理好公安这边的事情,特别是向刘备和诸葛亮“报备”此事。
当然,我的说辞经过了精心包装。
我强调这是孙权为了表示对联盟的诚意,以及为了分担北线压力而做出的“深谋远虑”之举,
由我这位“江东参军”居中协调,带领一支偏师进行侧翼袭扰。
至于孙尚香的加入,则被我轻描淡写地解释为“吴侯爱惜其才,欲遣其历练,亦显孙刘亲善之意”。
诸葛亮何等聪明,他或许能猜到几分内情,但他并未点破。
对他而言,只要不损害刘备集团的核心利益,江东内部的这些运作,他乐见其成,
甚至可能觉得这反而牵制了孙权的部分精力。
他只是微笑着表示“吴侯高义”,并预祝我“旗开得胜”。
一切准备就绪,出发的日期也已临近。
按照礼节和职责,我需要亲自去“接收”孙尚香及其部队,并将她们纳入我的北上序列。
我选择了在一个傍晚时分,前往孙尚香暂时驻扎在公安附近的营地。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也映照着营寨门口那面迎风招展的孙家旗帜。
营寨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岗哨林立,透着一股精悍之气。
孙尚香亲自在营门口迎接我。
她换上了一身劲装,更显得英姿飒爽。
或许是因为即将远行,或许是因为心情的彻底放松,
她的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神采,明艳动人,少了几分平日的凌厉,多了几分柔和的光晕。
“陆参军。”
她微微颔首,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探究和……感激。
“郡主。”
我亦还礼,目光坦然地迎上她的视线,“奉吴侯之命,前来与郡主会合,共商北上事宜。”
“陆参军费心了。”
她侧身让开道路,“尚香已遵号令,整备完毕,随时可以听候调遣。”
我们并肩走进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