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关于“崇文馆”的报告。
在蔡琰的主持下,这个位于僻静山谷中的文化据点已经初具规模。
不仅收拢、保护了一批在战乱中散佚的珍贵典籍,
更重要的是,开始吸纳那些有潜质的寒门子弟和战乱孤儿,
由蔡琰及几位玄镜台寻访到的、不愿出仕但学问扎实的隐士进行教导。
教授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经义,
更有我根据后世知识简化改编的算学、格物(基础物理化学)、地理、甚至基础的管理学知识。
报告中附有几篇出自孩童之手的稚嫩文章,字里行间却已能看到不同于传统儒生思维的逻辑与开阔。
蔡琰在信中写道,看到这些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她仿佛看到了昔日洛阳太学鼎盛时的盛景,
更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希望,曾经的愁绪与哀婉,正在被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带来的充实感渐渐取代。
她还提及,近日偶得灵感,正在尝试续写那曲未完的《胡笳十八拍》,
希望能将乱世离散之苦与重获新生之望都融入其中。
读到这里,我心中那份对她的牵挂与怜惜,又深了几分。
我提笔回信,除了肯定她的工作,鼓励她继续为我们的未来培养栋梁之才,也再次表达了我的心意
——请她务必珍重自身,待天下稍定,我必践行承诺,给她一个真正安稳的家。
我们之间的情愫,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爱,更是一种灵魂层面的相知与守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来自貂蝉统筹的玄镜台情报汇总。
这张无形的巨网,如今已经覆盖了荆州大部、江东核心区域,并开始向益州、关中甚至中原地区渗透。
曹操败退后的内部整顿、孙权对荆州的觊觎与对刘备的提防、
刘备集团内部(尤其是新得的荆南四郡)的人事动态与民心向背、
益州刘璋的暗弱与内部派系斗争、汉中张鲁的现状……
各类情报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我这里,
经过貂蝉那颗七窍玲珑心的筛选、分析、判断,最终形成清晰的战略态图。
貂蝉不仅在情报分析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更将玄镜台内部的管理、人员调配、忠诚度甄别做得滴水不漏。
她与我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和灵魂上的连接,使得玄镜台成为了我意志最可靠的延伸。
此刻,她应该就在某个隐秘的节点,对着同样的地图,思考着与我同样的问题。
审视着这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从颍川迷雾中的孤身一人,到如今:
财赋有糜贞统管,足以支撑大军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