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国的军舰在台湾完成补给后,与蒋纬国率领的海军陆战一师船队会合,一同驶向上海。
然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并非作战,而是前往上海接人。
原本,老蒋曾请求陈哲协助运送上海的工厂机器,但陈哲果断地拒绝了这一请求。
他深知,尽管国家处于动荡之中,但毕竟是一个整体,即使遭受破坏,也应保持内部的完整。
将上海的机器设备全部拆运至台湾,这种行为实在是过于贪婪,吃相难看。
陈哲对历史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明白上海目前正面临着大量难民的涌入。
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如此众多的难民也会给新生的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陈哲决定接走一部分人。
按照他做出的分类,一部分是有钱人,另一部分则是知识分子,而剩下的则是底层的难民。
对于这些人,陈哲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对于有钱人,他并不排斥从他们那里赚取钱财;对于知识分子,他也能够接纳其中的一部分人。
然而,对于那些难民,他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策略。
陈哲决定将一部分难民送往冲绳。
在那里,有一些解放军战俘目前的生活状况还算不错。
他并没有派人去看守这些战俘,只是没有给他们提供渔船。
不过,他还是给了他们几条用于在海边捕鱼的小木船,让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
陈哲之所以选择将难民送往冲绳,是因为那里确实需要人手。
而且,美国人对于冲绳有中国人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只要人数不是太多就行。
陈哲并没有打算将所有人都送往台湾和香港,他认为将一部分人送去冲绳给日本人“掺沙子”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些想要离开的人留在国内也未必能有多大作为,更何况在
60
年代之后,中国国内面临着诸多灾害,再加上那动荡的十年,留下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支庞大的船队如长龙般浩浩荡荡地驶进了黄埔江。
江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拂着旗帜猎猎作响。
然而,与这壮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面上还停靠着不少列强的军舰,它们犹如钢铁巨兽,散发出令人畏惧的气息。
这些列强的军舰虽然也在忙碌地进行着撤离侨民的工作,但它们那上千吨的巨舰在陈哲他们的船队面前,显得格外庞大和威严。
相比之下,陈哲的船队虽然船只众多,但在这些巨舰面前却显得有些渺小。
陈哲并没有选择与那些列强的军舰停靠在一起,而是指挥着船队驶向了自己的码头附近。
当船队缓缓停靠在岸边时,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人如闻风而至的饿狼一般,迅速围拢过来,他们显然是冲着征用船只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