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别山的陈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筹备,成功扩充了两个团的兵力。
这两个新组建的团,一个被命名为
5
团,另一个则被称为
6
团。
它们都是以教导团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每个团都拥有
1300
名士兵。
这些士兵们所使用的武器,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步枪。
在激烈的战斗中,如果出现了无法及时补充兵员的情况,这两个团就可以直接被打散,然后补充到其他成建制的部队当中去。
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地恢复那三个主力团的战斗力,让它们继续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而
1、2、3
团这三个团,则是作为主力团存在的。
它们不仅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这次换回来的各种武器,包括手枪、冲锋枪、轻机枪和重机枪等等,都被优先装备给了这三个团。
在这三个主力团中,1
团的火力最为凶猛。它不仅装备了
3
门战防炮,还为每个营都配备了两门迫击炮。
此外,每个连都拥有一挺重机枪、9
挺轻机枪、10
支手枪和
10
支冲锋枪,甚至还有
3
具掷弹筒。
相比之下,其他两个团的装备虽然也相差无几,但在火炮方面却稍逊一筹,少了一门战防炮,而且型号也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待在山里的
269
旅各部队也没有丝毫松懈。
陈哲深知,要想在这片山区立足并取得胜利,必须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适应能力。
于是,他精心组织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首先,针对连排级军官,陈哲安排了专门的游击战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游击战的战术、战略、情报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军官们深入了解游击战的精髓,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战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