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斯德哥尔摩。
全球军工科技学术年会间隙。
一群世界顶级的军工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聚在酒店顶层的咖啡厅角落。
窗外是波罗的海的夜景。
室内流淌着舒缓的古典乐。
但此刻,他们的谈话内容却与这宁静氛围格格不入。
“李小川……帕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白发苍苍的霍夫曼教授,突然用手中的会议程序册挡住嘴,压低声音:
“诸位,看到《自然》最新那期增刊了吗?”
“那篇匿名评审通过,关于超导电磁轨道炮小型化和高效充能的前沿论文?”
周围的几位顶尖学者,来自mIt、剑桥、加州理工的头脑们,立刻交换了心照不宣的眼神。
空气瞬间变得敏感而兴奋。
剑桥大学的艾琳·戴维斯教授,用搅拌咖啡的小勺,下意识地在雪白的桌布上画着一连串复杂的公式:
“他解决了瞬时能量注入导致的轨道界面烧蚀问题…思路太诡异了,我研究了很久,才意识到他可能是逆向改造了大型深层采矿激光器的闭环冷却系统…”
麻省理工的首席研究员卡尔文,默默亮出自己的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来自“帕亚”领地流出的网络视频:
在简陋的露天工棚里,戴着恶魔面具的身影,正用一把巨大的扳手,熟练地拆卸一辆缴获的t-72坦克的反应装甲。
同时用变声器讲解着破甲弹作用原理和装甲改进的薄弱点。
“上周刚流出的‘实战教学’。”
卡尔文声音干涩:“他改进了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的等效干扰公式,用的是…是流体力学和晶体结构分析的混合模型…这简直…”
就在这时,咖啡厅玻璃幕墙外,两辆瑞典警方的巡逻车闪着蓝光缓缓驶过。
桌边所有学者瞬间收声,脸上兴奋探究的表情迅速褪去,换上了符合学术场合的,恰到好处的冷漠与疏离。
仿佛刚才激烈的讨论从未发生。
直到警车的蓝光彻底消失在街道尽头,霍夫曼教授才轻轻叩了下桌面,打破沉默:
“一百年了,朋友们。”
“我们这些人,不是被关在象牙塔的实验室里,就是被绑在跨国公司董事会的财务报表上。”
“可他——”他苍老的目光投向东方,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片炙热的沙漠:
“他正在用扳手、代码和武器,在战争的熔炉里,重写我们这个领域的全部规则。”
他的声音里,有难以掩饰的赞叹,有一丝嫉妒,更有深深的震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太了不起了,帕亚……”
“李小川……”
“对,李小川是他原本的名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