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我在俄国当文豪 > 223严重的时刻与画像(第2页)

223严重的时刻与画像(第2页)

望着我”

当这首极为简短的诗歌念完后,场上便陷入到了一种深沉的静默当中,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终于有人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莫非您所写的正是整个人类?哭、笑、走、死,这正是整个人类的历程和处境?无缘无故,莫非这便是宇宙的秩序和宿命?那这个我又是谁?是上帝?是真理?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实为一体?”

毫无疑问,无论究竟是怎样的指向,这短短的一首诗在一刹那间仿佛能够容纳所有的人类乃至整个宇宙,并且直接指向了某个终极命题,这种巨大的张力几乎是让在场的一些人感到战栗。

还会有比这更为纯粹、更为极致的诗歌吗?!

这便是“象征”的力量?

而面对这样的解读,米哈伊尔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沿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这样的诗歌也并未有确切的答案,它是开放的,它是面向所有人的。而如你们所见,我只是为你们举了一个例子。

这首诗歌既在理论之中,同时又早已超越了理论,诸位先生们,希望你们的创作也是如此。”

在场的众人:“?”

什么叫只是举了一个例子?

拿这种几乎是颠覆性的诗歌来举例子吗?

由于在场的几乎都是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即便他们的美学观念跟这首诗有冲突,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的话,他们几乎不可能否认这首诗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因此又是一阵沉默之后,便有人心悦诚服地开口说道:“我想我们已经进一步地理解您提出的新的文学理念了,依我之见,您是正确的,我想我接下来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在您的理念当中徘徊了。

不过就像您说的那样,这是一种启发而不是一种规定。”

在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后,这些脸上浮现了一抹激动的红晕的年轻人们便聚在另一边开始交流心得和体会,而年轻的波德莱尔则是神色有些凝重地陷入了沉思。

而当这些年轻人暂时离去后,另外一部分对米哈伊尔另一种文学理论更感兴趣的年轻人们便凑了上来,他们这些人的代表库贝尔也是直接开门见山地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觉得您的那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又是否能够应用到绘画当中去?坦白说,虽然我是一个画家,但您的那些理论还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

“当然,甚至说有些时候,绘画反而能更加清楚地反映出某些东西,有多少现实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和不敢直视的呢?而这样的现实难道就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了吗?我觉得这些东西甚至要远比一些充满幻想的画作更加宝贵。”

在肯定了这样的想法后,米哈伊尔想了想便笑着说道:

“如果你们之后创作出了这样的一系列画作并且想举办展览的话,你们或许可以联系我一下,我觉得这样的画作应当出现在更多人面前。”

米哈伊尔之所以有这样的提议,一方面确实有推动艺术革新、进而对现实产生一定的效力的打算,另一方面也算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

毕竟像眼前这些年轻人的话,尽管他们现在在巴黎并没有什么名声,但再过一些年,他们便会成为法国文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跟他们保持联系,那么即便米哈伊尔不在巴黎,多半也是能持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只能说,适当的布局还是有必要的,不然真被遗忘了的话,到时候米哈伊尔再次出现在巴黎还得再重新开始。

而面对米哈伊尔的这番话,以库贝尔为首的这些年轻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反应过来的他们一下子就躁动了起来。

毕竟米哈伊尔是谁?

巴黎如今正当红的剧作家和诗人!

即便抛开这个不谈,以他如今在巴黎的人脉关系以及他靠连载赚到的财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无疑已经是巴黎文化界的一号人物了。

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就算无法在巴黎一步登天,那么无疑也能少走许多弯路。

“好!”

即便内心激动万分,但这些年轻人为了不引起米哈伊尔的反感,还是将激动的情绪给压了下来,不过在米哈伊尔这么说了以后,他们对待米哈伊尔的态度无疑就更亲近了几分。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进一步地向米哈伊尔请教了一些新的艺术理论方面的事情,而随着聊天的逐渐深入,库贝尔也是愈发感觉到米哈伊尔在这些方面的深入和透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