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眼泪落下比作黑云碰碎的月光,也是妙极。
唔,我好累,真的不算不上是一个努力的人么?算啦,随便。
累的时候只恨不得将天下的所有知识立马塞进脑袋里,当然啦,这不可能。
阻碍成功的因素中,最大的那个是无法斩断三心二意。
我们总是既要又要,结果就是达不到极致。
读诗也好,还是读其他任何工具书也好,只认识书中每一个字是不够的,甚至将其全文背诵也还是不足够。
如果追求无用,那倒是不用考虑,但如果要追求有用,那必须深挖文字背后的来龙去脉,并记录或者修改,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回忆体系,才能算是有较大的收获。
可是多数时候我们来不及,只能走马观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效率最好的事就不是深挖了,而是广博地探求。
年纪轻轻,心性未定,多走走多看看,也不是坏事。
就这样吧。
科技发展很快,以前书里的那种程度的科幻现在都变成小儿科了。
自然,可能性是提高了,也就是视野拓展了,但在实际的物理世界中,似乎花还是花,草还是草,建筑还是建筑,没有什么变化。
我挖了工科的墙脚,如果不是每天学习工科知识,我也算不得工科生。
与其说什么都会,不如说什么都不会。
说好不贴标签的,想学什么,就学些什么。
我深刻地感觉到,人的大脑或许无限,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许还没开始开发,人就已经死去。
返璞归真吧!
曾经的自己非为沧海,只见过了沧海的一个角落,现在的我非为水滴,但只求与面前的三五滴水为伴,了却余生。
鸟儿划过枝头,树干轻轻摇晃,寒来暑往,日复一日,磨砺也,提高也,深邃也,皆虚也。
鸟飞正如人行,可能于自己而言,不过是生活的常态罢了,但谁知不是一处风景呢?美于不言中,美在不知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知是一种伤口,知是一种负累。
它的特点就是催人前进,而不会安于现状,懂得越多,就觉着自己懂得越少。
这样做,可是有害的啊!
我爱图书馆,可当我发觉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读完每一本书时,我不再爱它。
唔!
我的观点是错的,生活在海里的鱼也不能游尽大海的每一个角落,正因无穷,才会自由啊!
吾与子之所共适者,天地之无尽藏也。
我开始忘记一些小事了,我开始不在乎了,我的记忆力在衰退。
我只能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了,它们像黑夜中的寥寥星光,让我不至于彻底失望。
把话说尽了就能不悲伤么?悲伤是逃不掉的,所以说话就成了选修课。
悲伤才是必修课。
但是呢,我刷完了,不用说也是满分,自此,再不想悲伤了。
学习的目的是不学习嘛?哈,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