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风波门的庶务都是瀚江上人处理的,他一般就是安心修炼而已。
现在主动来和吴家攀谈,就能看出其改变了不少。
法会结束后,众人回到吴家的青木山。
吴天灵首先开口,其声清脆:“禀太上长老,据风波门横江上人透露,印顺罗汉实乃百余年前离开弘法寺,彼时确为弘法寺定下的下任主持首座。
其离寺之因,似乎是源于弘法寺内一场秘而不宣的佛理辩论,辩论后,印顺、印能及另一位紫府大师同时离寺。”
吴天恭紧接着补充,嗓门依旧洪亮,但收敛了些随意:“横江那老儿猜测,这事跟灵隐寺迁入昌平郡时弘法寺的支援有关!
他说灵隐寺可能给了弘法寺一些核心典籍,结果两边练功的法门对不上,吵翻了天,这才闹得分家出走!就是道统那套玩意儿!”
他虽说得直白,但关键点都抓到了。
“没错,那个时候正好是灵隐寺前往昌平郡的时候,当时弘法寺可是不远万里前来支援的,现在想来可能那时候灵隐寺给予了弘法寺什么典籍,导致了起内部出现了道统的分裂。”
青源真人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百余年前…昌平郡魔乱…灵隐寺迁移…时间确然吻合。道统之争,于宗门而言,无异于刮骨疗毒。
印顺道友当年选择远行,印能后来另立门户,皆源于此。如今印顺道友以金刚之姿归来,重掌山门,亦是其道心所证,尘埃落定。”他作为过来人,对道途理念的分歧与抉择,理解更为深刻。
就像现在的天主教和新教,对于宗教而言,异端比异教徒更为可恶。
吴天灵接着道:“横江所言,多为推测,然时间节点与事件关联性颇高,应非空穴来风。真相如何,恐唯有弘法寺核心方知。”
青源真人淡然一笑:“是与否,皆是他家旧事。我吴家此行,礼数已到,观其气象,印顺道友手段刚毅,弘法寺中兴在望。
风波门等顺势获利,亦是机缘。长广郡格局,经此一役,当有数十年安稳了。道统之争虽烈,然能归一体,亦是幸事。”
“但,如果印顺罗汉依旧是尊崇自己的那一套理念,想来弘法寺日后还有更多的波折。”
“一切就看这位罗汉的想法了。”在太上长老看来,如果印顺罗汉想的话,之后弘法寺就会按照他的理念改变,只不过是时间长久的问题罢了。
毕竟他是弘法寺也是整个长广郡的最强者,按照那气息,太上长老估计,至少也是一个金丹中期,离寺百余年,便能从紫府走到金丹中期,真是天赋不凡啊。
太上长老暗自叹息,也有几分羡慕。
“不过这位印顺罗汉是在那里结丹修行的呢?”吴国玉有些疑惑,要知道四阶灵脉也是很稀少的。
“这个并不知晓,但如果真的是灵隐寺的典籍,让其有了新的变化,那么能够支持他这样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地方。”
太上长老说完后看向西边。
“您说的是,中州的大慈恩寺?”吴天灵瞬间就想到了,脱口而出。
“应该是了。”
太上长老的眼神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思绪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了那威震中州的佛门巨擘之上:“大慈恩寺……此乃中州佛土无可争议的魁首,执掌牛耳的元婴级佛宗。其声威之隆,放眼天下佛门,也仅在西漠的灵山寺之下。”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悠远:“更令人慨叹的是,这大慈恩寺与那西漠祖庭灵山寺,渊源极深。其开山祖师,玄缑佛陀,本就是灵山寺走出的惊世人物!”
青源真人的语气中带着由衷的赞叹:“这位佛陀,降生之时便伴有异象,天生一颗‘无垢慧心’,悟性通明,洞彻佛理。尚在紫府境界时,其辩才佛慧就已名动西漠,令无数老宿为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