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骞点头道。
“嗯,让听风继续向你汇报工作,我对这群榆木疙瘩没有什么好感。”
贺循说道。
“是。”
萧骞点头。
听风在江南道的负责人叫侯龙滔,之前是个风流浪子,跟聂大豹在梨园认识的,后来改造得非常不错,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其人资源很多,擅长利用戏子、青楼的姑娘套取情报。
之前在定南州干得非常不错。
但是到了江南道,很多工作要贺循提点他,才知道怎么做。
这大大浪费了贺循的时间。
萧骞是萧家的才子,做事情稳妥,而且擅长发散思维,人也值得信任,将听风交给他,也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可是萧骞却有些犹豫,“贺大人,我管听风的事情,不太合适吧?”
官商、护卫队、听风,是如今龙州向外派出人手的标准配置。
各司其职的同时,还能互相监督,三方面其实没有特别明显的隶属关系,也没有其中一个人可以管理其他部门的先例。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贺循说道,“侯龙滔这边,我另有安排,大都督那边儿,我去给他解释。”
“那好。”
萧骞点点头,“我先带着听风,等上面派人过来,我再交接过去。”
“江南道虽然土地兼并严重,但是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将来肯定是咱们攻略的对象,你们作为先头部队,一定要做好情报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贺循提醒道,“还有,钉死张家。”
“遵命!”
萧骞点了点头。
二人随意聊着,待疲倦之后,各回房舍休息。
当天夜里,一大群七里堡的专用写手,就开始在小报版面上奋笔疾书。
让贺循非常欣慰的是,萧骞不单单是简单的宣传,而是重点让报刊强调,瓷器是如何的高贵,如何的有品位,宣扬肥料,如何能提高产量,如何在其他地方大受欢迎。
能够买得起瓷器,亦或是可以大量购买肥料的人家,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这些人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其实,贺循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了。
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肥料和瓷器的事情,早就让外界听到了风声。
只是大家对于瓷器的产地还摸不透而已。
但这不妨碍,大家知道瓷器的价值。
之前大家都觉得,像是肥料和瓷器,这种稀罕东西,肯定会先紧着关中。
谁知道转头他们就听说,苏州也出现了瓷器,说是尉迟常将军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此外便是肥料,那是定南州研究出来,可以让粮食亩产增加三成以上的神器。
当即就有很多豪族动了心思。
江南道虽然逐渐繁华,但说到底关中才是大康的核心。
绝大多数江南道的豪族世家,都是祖上出过大官,或者有人在京中任职。
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渴望家族在长安有更多的机会。
瓷器这么受欢迎,不正是拿去京城走到的武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