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李君泽挑眉,"增产这么多,农民多留点口粮不应该吗?还是说,杨家宁愿百姓饿肚子,也要保住那点税粮?"
这话说得极重,杨文昌额头顿时冒出冷汗:"下官不敢,下官这就回京禀报。"
待杨文昌灰溜溜地走了,李君泽和叶明回到临时住处。关上门,太子立刻换了一副表情:"表弟,你看这个。"
他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这是。。。"
"密码。"李君泽压低声音,"我安排在杨府的探子传来的。杨毅这一个月来,秘密会见了三位边关守将的家眷,还有三个北境部落的商人。"
叶明眼神一凛:"他想干什么?"
"还不清楚。"李君泽收起纸条,"但我已经让人去查那几个部落商人的底细了。另外。。。"
他取出奏折原本,翻到最后一页,用手指蘸了茶水,在空白处轻轻涂抹。不一会儿,几行隐形字迹显现出来。
叶明凑近看,上面简要记录了杨文昌这两个月来的可疑行踪,包括多次秘密会见粮商和铁器商人。
"这。。。"叶明抬头,"你是怀疑。。。"
"不错。"李君泽点头,"我怀疑杨家不仅在阻挠新耕法,还在暗中插手边关军需。你大哥那边,恐怕要多加小心。"
叶明沉思片刻:"商会的第二批物资已经上路了,走的是西路,应该安全。不过。。。"
他想起一事,"上个月有支商队在岷山附近遇袭,损失了一批铁器。"
"有这等事?"李君泽皱眉,"为何不早说?"
"当时以为是普通山匪。"叶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现在看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两人正说着,阿福急匆匆敲门进来:"少爷,殿下,村里又来了一队人马,说是奉陛下旨意来观摩收割的!"
李君泽和叶明对视一眼,迅速收拾好密信,整理衣冠出门迎接。
来的是户部侍郎周勉和几名户部官员,态度恭敬中带着几分好奇。
他们在田间巡视了一圈,亲自验看了计量记录,又询问了多名农民,最终不得不承认——新耕法的成效远超预期。
"太子殿下,叶大人。"周勉拱手道,"下官回京后定当如实禀报。如此利国利民之法,理应尽快推广。"
李君泽微笑:"有劳周大人了。"
随后叶明就把所有参观的人都打发走了,他告诉平谷县过来的代表,只要严格按照他指定的计划来,明年也会有这样的收成。
当晚,村里摆起了庆功宴。农民们拿出珍藏的老酒,妇人们烹制了最拿手的菜肴,连孩子们都穿上了过节才有的干净衣服。
宴席散后,叶明独自站在星空下沉思。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君泽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杯酒,两人就席地而坐喝起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