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那些人没反对?"
"怎么没反对?"李君泽冷笑,"那老贼在朝堂上跳脚,说郑岩粗鄙无文,不堪大用。但父皇一句边关老将,正当其职就堵了回去。"
叶明会心一笑。他舅舅近来越发"偏听偏信",凡是太子举荐的将领,多半批准;而王振推举的人,则常以各种理由驳回。这种看似任性的行为,实则是精心计算的权力转移。
"这是本月盐税盈余。"叶明递上一份特殊账册,"按七三分成,朝廷应得十四万两,我们留六万。"
李君泽快速浏览数字,眉头舒展:"比上月又多了两万?"
"新开的三个盐场投产了。"叶明解释道。
"好。"李君泽取出一卷名单,"来看看我们的成果。"
名单上详细记录着两个月来的人事变动:十二个要害岗位换了将领,其中八个是叶家旧部,四个是太子提拔的寒门军官。
更妙的是,这些调动理由冠冕堂皇——有的因"年迈体衰"调任闲职,有的因"考核优异"获得升迁,让人挑不出错处。
"王焕那个兵部员外郎的闲职,真是神来之笔。"叶明忍不住赞叹。
李君泽得意一笑:"明升暗降罢了。那厮还沾沾自喜,以为攀了高枝。"他指向名单末尾,"不过这几个位置,我们暂时动不了。"
叶明看向那几个被朱笔圈出的名字——北城守将崔琰(崔家嫡系)、禁军副统领卢方(卢家女婿)、武库副总管王晟(王振侄孙)。。。都是世家牢牢把控的要职。
"不急,饭要一口口吃。"叶明安慰道,"这些位置虽然重要,但我们已经掌控了七成城门和武库,足够了。"
"是啊,不能逼狗跳墙。"太子叹了口气,"昨日王振还威胁说,若我再插手军务,就要联名百官请废太子。"
叶明心头一紧:"陛下什么态度?"
"父皇当庭训斥他妄言废立,但退朝后。。。"李君泽声音低下去,"召我去紫宸殿,暗示近期收敛些。"
这微妙的平衡让叶明陷入沉思。皇帝显然在支持太子,但又不能太过明显;他们可以逐步替换将领,但不能触及世家根本利益。就像下棋,既要进取,又要留有余地。
"表弟,军工那边进展如何?"
叶明收回思绪:"新式铠甲月产已达八百套,破甲箭三千支。最可喜的是连弩研制成功,三十步内可连发十箭。"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布,上面绘着连弩的分解图。李君泽如获至宝,仔细研究后突然道:"能不能做得更小些?方便隐藏携带?"
叶明一怔,随即会意:"殿下是想。。。"
"装备东宫侍卫。"太子眼中闪过一丝锐光,"现在王振的人日夜监视东宫,若有变故。。。"
"我明白了。"叶明立刻在图上修改几处设计,"缩小尺寸会影响射程和威力,但十步内足以穿透皮甲。"
两人又密议半个时辰,叶明才告辞离开。走出户部衙门时,他注意到街角有几个形迹可疑的商贩,目光不时瞟向衙门大门——毫无疑问是世家的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