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凌操之死,孙家水军的后卫舰队迅速崩溃,甘宁率领的刘备军水军精锐就直接冲向了孙家水军主力。
任孙家水军主力再怎么顽强,在鄱阳湖口面对刘备军的内外夹攻,也是根本没办法抵御住的。
孙策和周瑜只能是试图撤退以保存部分兵力。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面对巨大的损失。事实上,整个江东水军主力只逃出去三分之一不到。而刘备军则是损失了关羽带领的几乎全部新组建的水军部队,可是甘宁率领的水军主力留了下来,这支力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碾压残存的江东水军。
所以,在取得了鄱阳湖大胜之后。甘宁率领水军精锐,一路顺流而下,直接追击敌人到了柴桑,把孙策和周瑜堵在了柴桑城中。
而关羽则是开始带领残存的部队,开始清缴整个长江沿岸各地残留的孙军部队。
事实上,大多数孙军都不愿意继续抵抗,他们作为江东世家,眼看着投资的孙家要倒台了,谁还会继续效忠呢?刘备军此刻实力远超江东,大军已经即将取胜,他们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于是,刘备军顺利劝降了大多数江东世家。就连身为客将的吕布也在关羽和赵云的内外包围之下,选择了投降这条路,将自家的并州精骑交给了关羽。
当然,如今这点骑兵关羽也看不上就是了,顾南行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育种下,刘备军战马质量那是远超其他势力的。
而吕布一投降,整个江北孙家据点几乎全部都投降了。
加上早就开始投降的江南各镇,实际上如今的孙家,除了柴桑一带,所属的势力范围只剩下孙贲的豫章一带和大半个吴郡。
这点势力范围,甚至养活现有的孙家十几万大军都不够。可以说,孙氏如今已经是油尽灯枯的状态,随时都要覆灭。
而随着各路大军在汛期之后到达柴桑,刘备军逐渐在柴桑积累了庞大的兵力。
顾南行在曹操与刘备对峙关中,双方激烈对抗的时候,也尽可能抽调粮饷和兵马,发到江东前线。
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九月十五,柴桑城下的刘备军已经多达五十五营,聚集了整个南方刘备军的主力。
长达半年对城池的投石机炮轰,也已经让原本坚不可摧的城墙呈现一副破烂的景象,给大军冲锋的通道是比比皆是。
关羽很大度的请黄忠作为指挥柴桑进攻的主将,自己则是率领五营骑兵南下支援徐晃所部的步军,助他在吴郡包围吃掉已经被迫撤回吴郡的孙坚所部。
于是,就在徐晃和关羽围攻吴郡孙坚的时候,黄忠带着太史慈和赵云,对柴桑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黄忠的计划很简单,他和赵云分别带人冲入城中,打开城门把太史慈的重装骑兵放入城中,此战就大概结束了。
当然,围城到了这个时候,各种计谋,巧思确实都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就是生与死的区别而已。
尤其对于孙家这些人而言,胜则苟活,败则即死。
也不知道是不是战斗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会激发士兵们的勇气,双方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血战。
可能是孙策真的把吴王宫殿里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吧。许多东吴士兵身上都有着昂贵的金饼,被他们保护在自己盔甲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