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按具体数目来,校企办每年利润,给学校上交30%吧。”
谢威想了想,说出了一个让张鸣秋诧异的分成比例。
“30%?算上所有投资后结余的30%?”
要是那样,还不如不提,直接按照原来每年上交一个固定额度给学校呢。
校企办每年大部分的收入全部投入到继续研发中去了。
谢威同样意外地看了一眼张鸣秋,老家伙一样精明着呢,虽然没说。
“按照毛收入的30%吧。”
“这样就最好了,至少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压力。”
张鸣秋听到谢威不是按利润,而是按照毛收入,不会把投入到持续研发以及投资等的钱扣完后再给学校分,比起现在每年固定给几百万,那是多了很多了。
校企办下属的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收入却一直在打着滚地往上增长。
按照趋势,今年各种收入加起来,应该会有超过4000万,这意味着学校会多1000万出头的额外经费。
旋即,一脸担忧地问谢威:“这样会不会影响校企办的发展?你不是提出要修建校企办的办公大楼?”
给学校越多越好。
可想到校企办的发展……
“成立校企办本就为了给学校项目筹集经费,要不是那么多项目,应该不至于如此的。”
谢威无奈地看了张鸣秋一眼:为了让校企办向学校多交一些钱,你一个校长不顾身份来找我多少次了?
换成李瑞那种方式,谢威绝对不会松口。
可张鸣秋这种,没法。
很多军用技术,研发投入大,回收经费缓慢。
很多的投入都是得不到回收的。
不过这也属于正常,一切研发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拨给的,即使现在校企办成立了,学校的课题跟科研经费,同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在以前是没问题的,再等三十年也没问题。
现在不行。
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
“对了,关于江北机械厂合作的事情,你怎么看?”
谢威同意校企办给学校上交更多,心情愉悦的张校长这才想起来找谢威的目的,他是闭口不提从校企办借钱的事。
“入伙费,增加到200万,利润分成从原来的37分变成55分。他们能接受,就合作,不能接受就另外找生产厂。”
谢威想都没想,就拿出了方案。
在这之前他就想好了,“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兔子到我们手里了,还想分更多?”
“这会不会太苛刻了?生产成本什么的都是他们提供……”
张鸣秋瞪大了眼睛。
如此苛刻的条件,对方怕是不会答应了。
见谢威神情,知道这事情没有回转余地,他倒不是为了帮江北厂说话,学校能留下的利润自然是越多越好。
订单很快就会签订,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工厂,到时候交付就成了问题。
“学校应该做好接待泰国人跟巴基斯坦人的准备,英语翻译好找,不过泰语咱们这边不好找。也不能只靠着商务部安排的翻译,最好是能找到能说乌尔都语的。”
谢威提醒张鸣秋。
回来好几天了,泰国人跟巴基斯坦人,应该很快就会到的。
“你放心,李校长都安排好了。”
“那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