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长明花白的眉毛微挑,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讶异。
“春闱在即,书院不日便将集中讲学,众师长亦会倾囊相授。”
“此时离去,所为何故?”
白夜天语气平和,声音清晰而稳定。
“回山长,书院乃文华宝地,同窗切磋,师长教诲,令学生受益匪浅,铭感五内。”
“然则玉京城内,繁华似锦,难免有丝竹乱耳,酬酢纷扰。”
“虽能锻炼人情练达,于静心深究学问一道,却稍显喧嚣。”
“学生家中城外老宅,倚山傍水,颇为清静。”
“意欲返回,闭门谢客,摒除杂念,潜心攻读数月。”
“以期殿试之时,能竭尽所能,不负山长与书院多年栽培之恩。”
他理由充分,言辞恳切,神情坦然,目光清澈地迎着薛长明的审视。
薛长明凝视他片刻,见其眼神坚定,心志已决。
不由抚须颔首,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不慕浮华,能耐寂寞,明心见性,知其所需,择其善路。”
“明正,你有此心性,未来当有一飞冲天之时。好,甚好!”
他站起身,走到一旁古色古香的书架前。
取下一方色泽沉郁、包浆温润的古砚,郑重地递到白夜天面前。
“此砚名为‘沉心’,随老夫已逾三十载,润笔极佳,亦能助人凝神静气。”
“今日赠你,望你来年春闱,笔下生花,金榜题名,为我琼玉书院再添光彩。”
“多谢山长厚赐!”
白夜天双手接过古砚。
指尖触及那温凉如玉的质感,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丝精纯温和的文气。
这显然是薛长明常年使用,心神浸润所致。
他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与感激。
“学生定当勤勉不辍,不负山长期望。”
“去吧。”
薛长明挥挥手,语重心长地最后叮嘱。
“静心苦读是好事,亦需留意身体,莫要熬坏了根基。学问之道,一张一弛。”
“学生谨记山长教诲。”
白夜天再次躬身一礼,步履沉稳地退出了精舍。
离开书院前,他又与几位平日相交不错的同窗简单话别。
众人虽觉意外,但素知白夜天行事自有章法。
且性情温和,学识渊博,皆纷纷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