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
如果不是朱允炆玩了一手,或许朝廷会争论不休,想要做成可能需要费点功夫。
朱允炆笑着道:“刘爱卿!”
“这事儿还需要商议吗?”
“朝廷各部,现在基本都在北平,如果不迁都,难不成在让各部搬回应天府去吗?”
“三年来,朝廷在北平办公,并不比在应天的效率低下,反而还能四通八达。”
“这说明北平为都,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既如此……”朱允炆停顿了一下故意给老头留下一个接话的间歇。
可是,刘程一时竟然没有想到应对之策,而其他的大臣们,他们却在作壁上观。
说句实话,此时大殿上的官员,不希望迁都的人并不少,只是朱允炆这些年,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是一个杰出的帝王。
洪武朝时期,大明王朝的疆域有多大?北部草原还环伺着蒙古、瓦剌等游牧民族,更别提东瀛扶桑,西南的安南。
可是如今呢?
蒙古人、瓦剌、回纥人,都已经逐渐汉化,他们已经习惯耕种,而不是向往游牧生活。
毕竟种粮食,他们不用再担心寒冬腊月饿肚子,现在大明种上了美洲弄回来的土豆、玉米这些农作物,而且各地还开设了各种作坊。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他们自然不会惦记在草原上的穷苦日子。
还有就是东瀛诸岛的百姓,除了壮劳力因为要修建铁路,其余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而且他们不再遭受海啸地震这些的侵扰。
而这一切,都是朱允炆做到的。
还有就是科技建设。
大明现在铁路网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火车往返于各州各府,这个提速在洪武朝是想都不敢想的。
最后一点。
大明王朝现在不但国富民强,而且还是兵强马壮,军事装备也是大幅度提升,火炮,火枪已经换代好几次。
还有海军服役的铁甲舰已经多达二十五艘。
就凭这些事迹。
还有军权一直掌握在朱允炆的手里,这些大臣现在又有几个敢于跟朱允炆唱反调呢。
当然——
最为重要的是,北平经过这些年的建设,繁华程度虽然还不及应天府,但也是一个很多人向往的大都市。
看刘程没有说话,朱允炆心中暗喜,心说现在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你们就算想要反对,又有什么意义?
朕现在就在北平,朝廷各部也在北平,朕要不提出搬回应天府,又有谁敢自作主张回应天呢?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语气变得十分严肃:“从此刻开始,北平就是我大明王朝的新都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