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
潘凤觉得他应该改变一下了。
身为一个主帅还不能和士兵太亲近了。
太亲近的话,就失去了本身的威严。
他确实是和士兵都都打成一片了,下面的军士都很喜欢他。
但是,将帅本该有将帅的威严,却无形之间消磨掉了。
这就会造成,发出的命令可能会不被重视。
身为统帅,发布命令应该是字字如金。
但和将士太亲近之后,说出去的话可能会被当做了玩笑。
最关键的是,如果将士犯错了,该怎么办?
一旦以最严厉的方式来处罚,那么在士兵们心中的那个和蔼可亲的好形象,会被瞬间摧毁。
反而会让士兵产生厌恶,觉得异常虚伪,就好像是一个卑鄙的笑面虎。
一面对你笑嘻嘻,另外一面心里就已经在想着该怎么整死你了。
如果,单纯只是一个将领,手下带着一千来个士兵那种,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得了解你的士兵,和他们打成一片。
当身为一个统帅的时候。
应该时刻注意和最底层的军士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可这个距离该如何去把握呢?
无论是太近,还是太远了都不好。
想要掌控好这个距离,就完全是看统帅的经验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将军,这个词,最开始是作为王上的临时带兵人。
王上不能亲自出阵。
便就临时任命一人为将军,代替王上出去征战,等打完仗之后,再收回将军头衔。
后来打仗越来越多。
将军也就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官名了。
再后来,随着军队越来越多,光是一个将军根本管不过来。
这个时候又开始分别添置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个将军位置。
再再后来,打仗也变了。
有时候,出现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或者叛乱。
要是出动大将军又太过隆重,而且一遇到大小事件都要大将军去的话。
那大将军岂不是要累死了。
汉武帝就想了一个办法,封出了一些杂号将军。
履行将军的权利,带兵出去平乱。
等事毕之后,再将将军头衔给收回来。
其中最出名的就莫过于伏波将军马援了。
虽然,说是杂号将军,并且也还是一个临时头衔,打完仗就要收回去的。
但只要沾上了将军二字,还是非常有重量的。
可随着天下开始纷乱起来,打仗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情。
原本非常有重量的将军二字,也渐渐的开始变得非常泛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