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尽管“流放”期间,遭受冷遇、疾病之苦,生活单调枯燥,但是,叶剑英善于自我调剂生活。

除了读书看报背诗外,经常在院子里散步,有时与工作人员打打乒乓球,自得其乐。

心有所感,则抄诗吟诗填词以明志。

他曾改写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楼出世翁,独赏湘潭雪。”

这是叶帅当时逆境生活和乐观心态的真实写照。

1970年端午节,他遥望汨罗江,凭吊屈原,作诗一首: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

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叶剑英平生十分敬佩屈原的诗品和人品。

他设身处地,想起屈原当年的放逐生活,以“行廉志洁”来鞭策自己。

他默默地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不提任何特殊要求,经常告诫随行人员不能给下边添麻烦,不准搞特殊。

他经常写信教育子女,告诫晚辈:“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接到孩子回信,激动地写道:“千里寄书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十三、出席庐山会议,立场鲜明,与林彪、陈伯达一伙坚决斗争

苦难总有尽头。

在叶剑英“下放”湖南期间,北京和全国的形势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1970年3月8日,毛泽东在武汉提出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汪东兴回京向周恩来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和建议。

当天晚上,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讨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六篇(20)

会议一致拥护毛泽东意见,商定立即着手进行准备工作。

但是,林彪却蓄谋干预毛泽东的大思路,尤其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大唱反调,暴露了他日益膨胀的野心。

4月11日,林彪从苏州通过电话记录方式向在长沙的毛泽东提出:关于国家主席的问题,“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否则,不合人民的心理状态”,“副主席可设可不设。”

林彪还表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这个电话记录同时传给中央政治局。

第二天,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关于要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的意见。

政治局成员中多数同意由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并将讨论意见报告毛泽东。

毛泽东在政治局报告上批: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

当月下旬,毛泽东回京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表示他不当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

林彪仍然坚持原来的主张。

半个月以后,周恩来在广州特地就此事与林彪谈话。

在此期间,中央正在酝酿和准备召开九届二中全会。

1970年7月16日,叶剑英突然被告知,由长沙乘机返回北京。

刚到住地二号楼,周恩来即打来电话,表示欢迎和慰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