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5部分(第4页)

第5部分(第4页)

陈廉伯等见势不妙,逃至沙面租界英国领事馆,请求避难。

平定商团叛乱,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右派势力的气焰,消除了广州政府一个“心腹之患”,使南国这块革命策源地和黄埔军校得以稳固地生存和发展。

平定商团叛乱之后,叶剑英回到二师和香洲,不时还到军校兼课,教授兵器学等课程。

不久,周恩来调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平叛商团军事指挥部里,黄埔军校校园里,叶剑英同周恩来虽然接触不多,但从周恩来的举止言谈中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由衷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1924年11月7日,广州各界在沙河燕塘举行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7周年大会。

大元帅府特召驻守广州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全体官兵参加大会。

叶剑英接到通知,立即从香洲赶来参加。

孙中山正准备北上,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最后说,今天庆祝和纪念俄国革命成功有两个重大意义:第一,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救中国之危亡;第二,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为将来中国革命之模范。

孙中山这次演讲比较简短,但那精辟的见解,正确的论断,严谨的逻辑,深深吸引了叶剑英,使他进一步认识了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深了必须“以俄为师”的信念。

他没有料到,这竟是他听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见孙先生最后一面!十五、历经苦战恶战,大败陈炯明,以东征胜利遥祭中山先生

孙中山组织平定了商团叛乱,革命政权出现稳定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工农大众的迅速觉醒,推动全国革命运动走向新高潮,猛烈冲击着反动集团,促使军阀内部发生重大分化和冲突,爆发了北洋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10月23日,直系首领冯玉祥在高涨的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突然打起反直系的旗帜,发动“首都革命”,软禁了北京政府大总统曹锟,把清朝的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

同情孙中山革命的冯玉祥进京掌权后,立即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11月,早已决定北伐的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毅然偕夫人宋庆龄赴京。

盘踞在惠州的陈炯明认为反扑时机到来,遂自任“救粤军总司令”,于1925年1月7日下达总攻令,率部大举进犯广州,妄图一举成功,实现其称霸广州的多年梦想。

孙中山北上后,肝癌加重,卧床不起,北伐军出师不利,兵败江西。

广州留守政府群龙无首,内外交困。

革命又一次陷入逆境之中。

1925年2月1日,广州留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发布总动员令,举行###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0)

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

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亲自出征。

当时在粤军第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于1月16日奉命从香洲返回广州。

他热烈响应广州政府和共产党的号召,全力投入了东征作战。

东征开始,计划分兵三路:建国滇军和建国桂军分别担任左翼和中翼。

担任右翼的粤军主要有张民达的第二师、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一般称为学生军)、许济的第四师(开始为第七旅),后来参战的还有余鹰扬的独立旅、陈铭枢旅、张发奎独立团等部队,由张民达兼任右翼军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粤军经过一年整训,不论在士气上、装备上、军事技术和纪律上都大为提高。

尤其第二师战斗力较强,充任开路先锋。

当时,陈炯明号称七个军,主力是叶举、洪兆麟、林虎三部,号称拥兵十万人众。

陈炯明阴险毒辣,诡计多端。

战争开始时,他隐居在香港,得到香港当局的支持。

“红毛鬼”供给枪械、子弹和金钱,还准许他在香港捉拿反对他的人。

他在香港筹划一切,给他的亲信部下们一个个封官进爵,发号施令。

按照陈炯明的部署,盘踞在惠州、平山、淡水的叶举部,向宝安、东莞进攻;盘据在潮州(潮安)、汕头的洪兆麟部,经海陆丰,西出淡水,进窥广州;盘据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