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向孙中山推荐,叶剑英出任香山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负责训练革命基层骨干。
叶剑英立即表示从命,谦虚地说:“办教育的事,我多少做过一些,只是地方上的事,过去很少接触,也很不熟悉。
所以,香山县长一职另选别人吧。
我请求暂时离开二师和军校,集中一段时间专心办好独立营,不知是否妥当?”廖仲恺赞赏叶剑英不计较职位高低的公仆精神,但对他不担任县长一事,没有立即表示同意:“不过你到香山以后不能孤立地办独立营,地方上的事不能全不过问。
那里我去过,农###动的发展要关照一下。
县长人选,我们再考虑。”
又提醒他担任军校讲授课程尚未结业,还是善始善终;好在香山离广州不远,两边跑一跑,军校、独立营和第二师训练都要兼顾,不要忘记是以二师参谋长身份去独立营的。
叶剑英辞别廖仲恺,回到二师报告张民达,取得他的大力支持,抽调师部的参谋廖鸣鸥、练惕生、邓良等人组成一个设营小组,首先办好三件事:一是选定设营的具体地点;二是从工农群众中招募兵员;三是制定一个训练计划。
叶剑英带上几个参谋首先到香山县政府取得联系,并征询意见。
他会晤新到任的黄居素县长之后,便到香山县有条件设营的地方跑了一圈。
最后选定香洲(即珠海)。
叶剑英选中此地办独立营,首先考虑到,它与中山先生的家乡翠亨村相距不远,这一带群众基础较好,深受革命影响。
其次,从地理条件来看,香洲环山面水,有十多平方公里的开阔地带,是一个天然的练兵场。
当时,陈炯明等叛军和地方军阀势力很大,必须选择一块较为隐蔽的地方来设营练兵。
而香洲陆路交通不便,敌人又不可能从陆上来袭扰,所以比较安全可靠。
还有一点,也是个有利条件,那时二师担任海上缉私任务,张民达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统率十多艘舰只,往来于香洲一带海面。
在前山驻有二师一个缉私营。
香洲和前山毗邻,独立营和缉私营可以互相照应,借用水路运输也比较方便。
经过实施勘察、比较,叶剑英把选择香洲作为设营地点的情由报告张民达和廖仲恺,他们非常满意。
于是他就来到香洲利用原有的空房,修建简易营房,创办起一个“小黄埔”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8)
一面修建营地,一面招募兵员。
叶剑英一改旧军队“抽丁拉夫”的办法,派人到香山县各地群众中宣传革命宗旨,动员农村青年参军。
他还亲自出马,率领人员到阳江、电白等粤西一带的贫困地区招募新兵。
不久,两艘炮艇拖带6艘风帆渔船,载着数百名山区青年,从阳江到达香洲。
一个黄埔区的独立营诞生了。
全营有8个连队,900余名士兵,由练惕生、廖鸣鸥、陈雨荣、邓良等兼任副营长或教官,特请师部参议李公剑任政治教官。
8名连长分别由高永卿、王其焕、周绍武、蔡公武、杨志成、曾繁凯、张淑民、曾毓芳担任。
这些营连长和教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革命军官,阵容很是整齐。
叶剑英和教官们一起参照黄埔军校的大纲,制定了具体训练计划,建立各种制度,确定军事训练与政治训练并重的原则,努力使独立营士兵经过培训成为革命军的基层骨干。
强调“军以党化,党以军成”,要求革命军人服从革命政党,贯彻革命的主张和政策,不闹个人意气,不要军阀作风,不坑害老百姓。
其后,独立营与前山的缉私营合并,扩大为新编团,叶剑英兼任团长,廖鸣鸥、练惕生任副团长。
新编团开始了更加严格的军事训练。
不幸的是一年以后,在叶剑英出师东征之际,广东反动军阀于4月26日夜,阴谋发动了香洲兵变,杀害独立营革命军官27人,陈雨荣、李公剑等营连长大部牺牲。
叶剑英闻讯后,立即返回香洲平定叛乱。
整顿部队,追悼烈士,优抚烈属,修建香洲烈士墓,亲自撰写碑文和《满江红?香洲烈士》词,表示深切的悼念,词曰:镇海师山,突兀处,英雄埋骨。
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