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魏蜀大军在十几日前险些灭了他们大唐,就算没有灭掉,可他们也给大唐戴上了一顶耻辱的帽子,国都被围,宫城被破,李唐皇室差点尽数沦为俘虏,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刘仁轨去救魏蜀大军。
用自己这一方将士的生命,去换敌人的吗?
第二,眼下若是想要扭转战局,只派几万人出城是断然无用的,城内的十八万大军,外加一千玄甲重骑必须全部出动,说不定才有可能改变局面,但这样,长安也就变成了一座空城,那陛下的安全谁来保护,万一异族不打魏蜀大军转而进攻长安,他们大唐该怎么办?
拿自己这一方皇帝的命,去换敌人的吗?
第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何不在异族和魏蜀大军杀的两败俱伤,待双方都成了疲军后,在出城作战,然后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他们口中的一网打尽,不单单只是杀光那些异族,而是连魏蜀大军,连他们的同袍兄弟一并解决!
那些在朝堂混了几十年的老人精,老狐狸,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刘仁轨不知道武则天心中的想法是不是这第三点,但他只知道,这些高坐与庙堂之上的家伙,从来就不知道何为骨肉同胞不可辱,民族大义不可欺!
在他们的眼中,所谓的民族大义未免过于苍白无力,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何做,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这一方的损失,同时获得的利益也是最巨大的。
这是一群只懂得实际,也只认实际,且冷血无情的家伙。
一心只想着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维护他们大唐的国威,对,他们是唐人,他们是大唐的子民,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的根,却忘记了自己一出生便被打上的标签。
在唐人的前提下,他们是汉人,是中华民族!
“呵呵呵。”刘仁轨站在大殿中,望着这些卑劣的文官,痛苦的大笑着,这笑声听起来竟是那般的凄凉,刘仁轨看向了李治和武则天,声嘶力竭道:“陛下,您就一定不愿出兵吗?”
李治还没有说话,周公亮,周御史立刻打岔道:“刘将军,陛下既然都说了, 你又何苦如此。”
刘仁轨瞪向了周公亮,大吼道:“周公亮,你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同胞被异族杀光吗?”
周御史淡淡道:“刘将军,恕我直言,同胞?城外的那些人是我大唐的子民吗?他们跟我大唐有一点的关系吗?既然不是,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救他们?”
周御史干脆把在场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都讲了出来道:“说来,我们真的是应该谢谢那些异族了,要不是他们,城外那些狼子野心的反贼,又怎么可能会被如此简单的消灭!”
刘仁轨咬紧牙关看着周御史道:“那待城外的大军都被异族杀光了怎么办,到那时异族必会猛攻我大唐长安,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周大人不会不懂吧?”
面对刘仁轨的责问,周御史阴险一笑,轻轻道:“正所谓,攘外者,必先安内也,刘将军,你懂我的意思吗?!”
听到周御史这句“攘外者必先安内也,”李治脸上的为难之色更重了,而武则天的双目中在闪过一道精光后,便又陷入了沉思,至于一直没有说话的英武公李绩,则是不耻的望向了周公亮。
除了这三人外,在场大多数的文官都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攘外者,必先安内也。”周大人说的在理,在理啊,就该如此,若是不能先解决好内部,又怎么有力气去抵御外敌。
内部?这么说来,周公亮他们还是把魏蜀大军当成了自己人,只是。。。。。。呵呵,好一群卑鄙无耻的家伙啊。
刘仁轨听完了周御史的话,不可置信的瞧着周公亮和这满堂的文武大臣,错愕道:“你们的意思是,要借那些异族的手,来杀光我们自己的“同族兄弟们”吗?”
“何乐而不为!”周公亮瞧着刘仁轨悠声道
“何乐而不为,何乐而不为。。。。。。。”刘仁轨失魂落魄的念着这句话,这一刻的他感到了绝望,他没有想到这些人居然已经卑劣到了这种地步,哈哈哈,泱泱大唐建国还不到百年,内部居然已经烂成了这个样子吗!
刘仁轨一声咆哮:“周公亮,你还算什么中华子孙!”
周御史轻轻的擦了擦脸上刘仁轨的唾沫星子,立刻对他展开攻击道:“陛下,这刘仁轨千方百计蛊惑您出城救那些反贼,必是那些反贼的同党,依臣之见,当剥夺刘仁轨的一切职务,押入大牢,以观后效!”
此时的李绩终于说话了,“周御史,老夫也算得上是一生戎马,今日,我给陛下面子,可你若还不知进退,休怪老夫无情了!”
听到了李绩的训斥,周公亮赶紧闭上了嘴,平常李治看见李绩都有礼相待,就更别说他了,这得罪了谁他也不敢得罪大唐的开国功臣李绩啊。
绝望痛心过后的刘仁轨,单膝跪倒在了李治面前,咬着自己的嘴唇,浑浊的老眼留下一行清泪,痛不欲生道:“陛下,臣在问您最后一次,您就真的不愿出兵吗?”
李治没有说话,诺大的朝堂没有一人回应刘仁轨,只有他一个人跪在地上。
等了许久,刘仁轨也没有等到他要的那个答案。
他一身惨笑,踉跄的站起身,目视李治,轻轻道:“陛下,对不住了,我刘仁轨若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袍兄弟被异族屠尽,那我刘仁轨还算什么“汉人”!”
说罢,刘仁轨转身就要离开大殿,礼部尚书立刻站出身质问他道:“刘仁轨,你身为我大唐的将军,难道要违抗陛下的皇命吗?”
刘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