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商量。”
君凌冷笑一声。
“纸包不住火,他们做得越心虚,越容易露出马脚。我倒要看看,李伟的这些猫腻,能不能瞒得过老百姓的眼睛,能不能过得了的审查。”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茶的暖意却没驱散心底的寒意。
李伟坐在自己公司办公室的真皮沙发上,指尖夹着的雪茄燃了半截,烟灰簌簌落在昂贵的地毯上,他却浑然不觉。
桌上的手机屏幕亮着,是昨晚发来的消息
——“君凌拿到安置房检测报告了,你自己小心”,短短一句话,让他一夜没合眼。
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满是烦躁。
谁也不知道,这位在
d
城房地产圈呼风唤雨的
“李总”,不过是大人物的
“白手套”——
替他们打理灰色收入,替他们承接那些
“不方便出面”
的项目,也替他们扛下那些见不得光的风险。
当年为了赶拆迁进度,张山拍板要做
“精装交付”,还承诺用最好的材料。
可拨下来的工程款,他还要向上面上供。
到他手里的资金,连做简装都不够,更别说精装了。
那段时间,他公司的资金链本就紧张,几个楼盘项目滞销,银行贷款又下不来,每天都有催债的电话打进来。
一边是张山
“必须按时交房,不能出乱子”
的命令,一边是捉襟见肘的资金,他能想到的
“最优解”,只有在硬装上下功夫。
“又不是主体结构出问题,只是墙面漆、五金件这些小东西,等后期资金松了,交房前整改了就行。”
他当时这样安慰自己,甚至还觉得自己
“留了余地”——
只选了一半楼栋的安置房偷工减料,另一半用的是符合标准的材料。
他算着时间,等君凌忙完工业区的事,安置房早就通过验收、交给村民了,到时候就算有问题,也是
“入住后的小瑕疵”,容易糊弄过去。
“李总,这是刚整理好的安置房验收进度表,按原计划,下周就要组织村民看房、签交房确认书了。”
张倩敲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件,语气带着几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