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室,气氛凝重得近乎凝滞。长条会议桌两端,副市长们依次落座,面前摆放着常规工作汇报材料,可每个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飘向主位
——
君凌还未开口,指尖那份厚厚的文件,已透着无形的压力。
“今天的常规会议,先加一项议程。”
君凌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打破了沉默。他抬手示意杨墨,将文件逐一分发下去,
“这是清溪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的检测报告,以及市工信局、环保局联合出具的厂房运营评估报告,各位副市长先看看。”
文件传到每个人手中,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检测报告上,cod、氨氮等多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赫然高出国家标准数倍,红色批注的
“严重不达标”
格外刺眼;
评估报告则更直白
——8
家入驻企业中,仅
1
家处于低负荷试运行状态,其余
7
家要么未完成设备调试,要么厂房消防、供电等基础配套未通过验收,完全不具备运营条件。
副市长们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指尖敲击桌面,眼神里满是复杂。
清溪县工业区的
“猫腻”,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
这是张山担任市长时亲自拍板的重点项目,为了赶工期、冲政绩,甚至绕过了部分正常审批流程,省厅对此也一直
“重点关注”,说白了,就是默认了这种
“先上车后补票”
的模式。
可君凌现在把这份
“问题清单”
摆在台面上,是什么意思?
林斌捏着文件的手指微微泛白,心里暗骂君凌
“不留情面”。
他分管工业,工业区出了这么大问题,他首当其冲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