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早晨,在山水电站的后山东侧,有一处乔木林,林边有一块比较平整的草坪,那时山花烂漫,有粉紫色的,有淡黄色的,还有洁白的,也有粉红色的。煞是惹人喜爱。有时去找兰草花。有时半躺着在那满是露珠的草坪中间石板上,背诵着将要老师上课时检查的课文……
到了深秋,水渠边的山楂红颤颤地挂在枝头,还有那漫山的红叶。夕阳西下,村庄的古道笼罩在霞光之中,金黄的柿子挂在枝头树梢,小河的堰水映衬着霞光,农田的稻谷收割后仍堆在谷场旁的垛底上,那一幅晚霞下的秋实图,着实让人留连忘返。
在上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汤老师带领我们从山水电站到胡山水库,去缓解同学们面临中考时的紧张情绪,举行了一次旅游,过后我以诗为记:
马岗屏观,日在中天,湖光山色,倒影尽掩。烁骥星灿,巍巍群峦。宋氏希濂,爱我中原,饮血日寇,抗日美传。
在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二十年,山水电站时时在梦中浮现。回来之后,电站的发电机已不知去向,空旷的电站已转让给了本塆村民。也只有那风景如画,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的水库依在。现在也成为了镇上的绿色生态自来水水源。
山也还是那座座连绵的青山,河也还是那条白露河支流,而学校的残墙断壁犹在,在那荒凉的院中,已长满了山竹,给古老的山村河岸边点缀了一处自然生成的园林风光。
只是昔日留下少许记忆里的山水电站,已变成了私人优雅的地方民居。
125
那一年的五一假期间,我裁剪师傅的大女儿出嫁。其大女儿是郑大毕业,当时在光山二高任教。那时师傅买了合作社西边的一片房子居住。那一天,我从县城坐着军哥新买的宝马x5一起回来的,看着偶尔梦见的合作社,不禁慨叹万千。
?岁月如一条潺湲不息的村前小河,在分分秒秒中演绎着勃勃生机。那曾经的辉煌,转瞬被新的时代所覆盖,在星星点点的思绪中,偶尔从思忆的角落里浮现,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五岁时,三姐常去桐子园打猪草,要经过合作社,那时还驻扎着军队,解放军吃饭时在食品门市大门外的小广场,一百多人坐成对面两排,哨子一声令下开始端碗吃饭,听三姐说一定五分钟之内一餐饭吃完。军人对我们很是亲切,每次路过时,都向我和三姐敬军礼,我们也回敬——“解放军叔叔好”!
有位同村的小伙伴家里帮生产队在公路边开饭馆,有一次与同村的小伙伴一起玩到合作社,遇着军车出巡办事,因部队的领导认识小伙伴,便带了我们俩孩子一起去了,从东面沙窝至潢川县城,又到光山县城,最后从浒塆西方回来,在军用大卡车蓬里兜了一圈,那也是到如今仅有的一次坐军用卡车,第一次在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看到了广袤的江淮平原的一角,才知道世界原来这么大。
每到星期六或节假日,只要天气晴朗,都会放两部露天电影。放电影的场地选在河坝边的河滩草坪上,放映之前解放军们都集中起来唱几首声势壮阔,声音宏亮的歌曲。最熟悉的《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骑着马儿守边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八月桂花遍地开》、《义勇军进行曲》等等耳熟能详的红歌。
有一回正在放电影,突然下起了暴雨,人刚辙离河坝,山洪水就冲下来了,在河边挂着的影幕来不及收拾,便被冲走了,后来河坝边再也没敢放映电影,就换到了村部门口的广场和村子里学校的广场上放映了。
小学一年级暑假时,常去老河棚的供销合作社。那也是分田到户的第二年,父亲在后山坡上的自留地里种了西瓜。中午同姐姐一起去为卖西瓜的父亲送午餐。
合作社在村子后山的田畈山坡边,也是位于高山寨其中一条延续南山岭的尾坡上,山后是高山寨古迹跑马岭与后汉皇朝的一处花园,还有后汉贵妃墓所在地。
从县城至沙窝一零六国道的沙石公路,从西向东顺着村庄的北山岭后面、俯冲至合作社门前的田畈,远远望去,在青翠的岭坡掩映下,一排整齐的红砖红瓦大房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那时同村舍中低矮的夯土与青砖瓦房比起来,就如心目中传说的宫殿一样巍巍壮观。
合作社离公路有三十米长、五米宽坡道,父亲在合作社铁大门外的阳台边摆了一张四脚木桌,用竹箩筐挑来西瓜卖。每次去时,父亲都递上切好牙片的西瓜,犒赏我与姐姐,每次西瓜皮上的青色瓜瓤都被我啃光了。父亲抚摸着我的小肩膀微笑着说:
“别那么馋,多着呢!”
吃完西瓜后,姐姐便单自回去了,而我便在合作社阳台下的土地上拾西瓜子。旁边还有三处卖西瓜的乡邻,每天下午我差不多都能拾半斤,父亲说卖了西瓜子,可以帮我交学杂费,卖多的钱还可以到合作社布匹百货门市里挑买涤纶卡几布为我做新衣服。所以那时拾西瓜子也是我乐意干的一件事,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如果哪一天拾得多一些,父亲还奖励一角钱我在合作社的油盐五金门市里买纸包糖吃。
那时一角钱买八个糖,而门市里的李姐认识我,每次都给了十个,说另外两个是她奖励我的。也许是那时我特勤快,糖吃得多了嘴巴也“甜”的原故吧。吃完糖后,我便把各种图像的糖纸折抚平,装在兜里,回家后夹在课本里,时时闻一闻糖果纸的余香。
暑假期下来,我拾了三十多斤西瓜子,卖了二十多元钱,门市营业员的月工资才十八块钱一个月,在当时的农村,那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合作社那时地区全部统一价格,分五个部门,除了油盐五金与布匹百货门市外还有收购门市,肉食品屠宰门市,饭馆门市。附近高山村,杨畈村,刘塆与匡塆村民,都来合作社选购所需生活用品,往来人员络绎不绝,节假日如现在过春节逢集市一样,热闹繁华的场景,让人很是羡慕。谈起昔日的合作社,也让人特别兴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一九五四年,经过六十年发展,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为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那时农村的自行车还挺时尚,在村庄里不多见,但在合作社门口的沙石公路上常见。一场稍大点雨水过后,沙石路面被洗刷的沟壑纵横,凸凹不平,道路的工人来不及修补平整,便有骑车的人从西俯冲而下,到了被田畈雨水汇聚冲刷的路面,及时刹车便会摔跟头,轻者破点皮,重者有时被摔昏过去。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叔,摔晕以后,父亲便同几位同样卖西瓜的乡邻,抬到路边的树脚下平躺着,并按压胸部让其苏醒,并让我叫来不远处桥头的村医。后来家里买了自行车,四十多岁的父亲当时不愿意去学骑,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人灵活,也许是看到合作社前,公路上很多人骑行时,经常有摔跤摔伤的事故发生的原因。
那时是计划经济,二姐第二年学做衣服买缝纫机还是委托了营业员李姐去商城县买的。后来帮没上过多少学的二姐算公式,上学时我也学会了裁衣服,那一年我是十岁吧。三十多年过去了,那台蝴蝶牌机器我一直留在身边,权当是在那艰苦年代中美丽的回忆录,留下一段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念想。
那个年代的合作社,如今房子也于多年前转让给了本地村民,变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民居。昔日那繁华热闹的乡村辉煌岁月,也只是儿时与童年时期一抹记忆里的淳实乡愁。
若年之后,师傅因高血压病故。我去参加葬礼时,想加一下师傅女儿的微信,听了她一句很呛人的话。
“加微信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哈。”
其最终还是勉强添加入了我的通讯录。虽我负债累累,也绝不会向师傅的女儿借钱的。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况且她也是再次步入婚姻。每个人的生活,谁也不会把麻烦揽在自己身上,除非万不得已。而我,只想留着师傅的一份念想在心中罢了。